為什么所有科幻作品都沒出銀河系?
網(wǎng)友解答: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也不知道是誰提的問題,問這個問題,真的說明看的科幻作品太少。簡單舉幾個例子吧:國內(nèi)前一陣火的不行不行的大劉的《三體》三部曲,直接戳到三體星系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也不知道是誰提的問題,問這個問題,真的說明看的科幻作品太少。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國內(nèi)前一陣火的不行不行的大劉的《三體》三部曲,直接戳到三體星系,再戳到宇宙觀察者、二向箔......(快看二向箔!啊不,放錯圖了)
再往前數(shù),黃易“黃大師”想當年還寫了《小兵傳奇》呢
(話說知道這本書的是不是暴露年齡了)
國外的更多:阿西莫夫:這超級科幻大師寫的《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一共十一本書,還提出了“機器人學(xué)三定律”,內(nèi)容從地球到銀河系到全宇宙,哪兒沒涉及到啊......
突然想起來還有《安德的游戲》,改編成了電影《一個游戲宅男打個游戲就能拯救世界》。借著這個話題多說幾句,如果說所有科幻作品都沒出銀河系,的確不客觀也不正確,但是如果說大部分優(yōu)質(zhì)的科幻小說沒出銀河系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正確的。
為什么?
在于作者。
一部科幻小說的優(yōu)秀與否、敘事合理與否、背景宏大壯麗與否,其根本取決于作者的想象力,取決于作者的筆力,取決于作者對整體文章的把控程度。只有這些硬指標達到極高水平,寫出的作品才能夠震撼人心。你沒有頂尖的構(gòu)思世界的宏觀意識、沒有頂尖的文字操縱水平,怎么用文字來構(gòu)建你這部作品的世界體系,更不用說銀河系甚至宇宙體系了。
歸根結(jié)底一句話,實力不夠。
這么些年來,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科幻作者不也就是阿瑟·克拉克(2001年太空漫游)、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等)、羅伯特·海因萊因(星際迷航)、奧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戲)等等有數(shù)的幾個人么。中國近年來也就是橫空出世了大劉·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了雨果、星云雙獎。其他作者最終大部分都“泯然眾人矣”。
(有個冷笑話:大劉自從寫出三體之后,他就用《三體》二向箔把國內(nèi)所有科幻作者都給降維了,也包括他自己.......)
最后,多讀書,讀好書,與君共勉,以上。(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歡迎關(guān)注專注電影和動漫放映事業(yè)的兔子和櫻桃放映室,我們的視頻高清又優(yōu)質(zhì)呦~)
網(wǎng)友解答:這個問題很好,下面就介紹“寫出”了銀河系的科幻作品。
一,前蘇聯(lián)科幻作家葉菲列莫夫《仙女座星云》,一聽名字就是出了銀河系。
二,日本作家光瀨龍《百億日、千億夜》。故事是一場延續(xù)幾千年的戰(zhàn)爭,從地球開始打,大BOSS最后被發(fā)現(xiàn)隱藏在仙女座星云某星上。
三,香港黃易《星際浪子》。大BOSS是上個宇宙世紀中扛過了坍縮和大爆炸的一對夫妻,背景是整個宇宙。
四,玻爾·安德森《派——零度》,人類宇航員成功度過下一次宇宙大爆炸,進入后宇宙。小說里,所有銀河系都坍縮成一點。
五,阿西莫夫《最后的問題》。億萬年演化后,宇宙中只剩一臺終極電腦,所有能量都耗盡,所有天體都熄滅。這臺電腦逆熵而行,開啟下一個宇宙世代。在小說里面最后滅亡的超級宇宙文明中,一個家庭就占有一個銀河系作為能量來源。
六、中國作家綠楊《雞尾酒》,一群人駕駛飛船到了個奇怪的地方。那里不再有星體。一切發(fā)生過的事情都倒退回來,甚至死人也重新活轉(zhuǎn)回來。后來才知道那是宇宙邊緣,并且正在收縮。他們無法前進,跟著宇宙的坍縮倒退回來。
七、科幻片《黑衣人》。片子里大家爭奪的法寶是低一層次的宇宙。到了結(jié)尾處,我們的宇宙也只是更高層次宇宙中某個孩子的玩物。
八、動畫科幻《魔比斯環(huán)》,戰(zhàn)場距離地球三千萬光年,肯定出了銀河系。不過,懷疑編劇隨便寫了個數(shù),未必清楚銀河系直徑有多少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