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逼视频免费看片|狼人就干网中文字慕|成人av影院导航|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妖婧|亚洲丝袜视频玖玖|一区二区免费中文|日本高清无码一区|国产91无码小说|国产黄片子视频91sese日韩|免费高清无码成人网站入口

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管理及其啟示

2009年2月第7卷第1期總23期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

2009年2月

第7卷第1期總23期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Feb. 2009

V ol. 7N o. 1Sum N o. 23

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管理及其啟示

謝新洲, 王靖華

1

2

(11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 100871; 2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 北京 100070)

[摘 要] 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對網絡不良信息的管理、電子商務

秩序的協(xié)調以及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的建構三個方面。中美同屬互聯(lián)網使用大國, 美國的互聯(lián)網管理為我們提供的借鑒包括:完善網絡立法制度, 適應網絡發(fā)展變化, 并嚴格執(zhí)法; 政府加大對網絡安全技術研究的投入, 以維護網絡信息傳播安全; , 特別是利用我國學校教育體制優(yōu)勢, [關鍵詞] 美國; 互聯(lián)網; 信息傳播; 管理[中圖分類號] Q 203  [] (2009) 0120109205  業(yè)的發(fā)展, [1]

爭這一基本原則, 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依然進行了有效而現(xiàn)實的管理。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的管理主要包括內容把關、秩序協(xié)調和安全維護三個維度。本文的研究旨在通過對美國網絡信息管理的介紹為我國的互聯(lián)網管理提供一些借鑒。一、對網絡不良信息的管理

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 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對網民有害的不良內容。為維護公眾正當權益, 弱化網絡傳播的負面功能, 美國政府對不同性質的不良信息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 對網絡色情和暴力信息的管理網絡色情和暴力信息對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存在危害, 為確保未成年人免受這些不良信息的影響, 美國政府采取了“疏”和“堵”兩種手段。

“疏”是指政府幫助公眾回避不良信息, 為公眾提供其它可供選擇的信息來源。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和教育部曾制作并散發(fā)一些指導安全使用網絡的手冊, 告訴家長怎樣了解孩子是否受到網上不法行為的誘惑, 怎樣向有關部門報告等等。政府還開設專門網頁、網站及專線電話, 通告網上兒童色情及暴力活動的信息, 支持建立專門適合青少年的網站。w w w. kids. us 就是一個政府支持的“放心網”,

[收稿日期] 2008-12-10

(項目號70573005) 研究成果之一。[基金項目]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電子媒體管理與政策研究”) , 男, 湖南桃江人, 北京大學教授、[作者簡介] 謝新洲(1964—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網絡傳播、企業(yè)信) , 女, 遼寧朝陽人, 博士,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講師。息化與競爭情報; 王靖華(1968—

該網站所有內容均受到核查、不含色情內容及聊天

[2]

室、不存在兒童不宜訪問的網頁鏈接等等, 而國會支持的一個網站i 2S AFE 自1998年建立以來, 已經發(fā)展成為教育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的著名網站, 其中的分站點xblock. isafe. org 則為未成年人回避色情內容提供各方面的建議。

“堵”是利用技術及法律手段對網絡內容“把關”, 將不良內容阻截到特定群體的視線之外。在技術上, 美國主要通過類似電影分級的方法對網站評估、分類, 并利用IP 識別技術, 使人們認識某網站的性質, 并無法訪問不良網站。美國設有專門的機構對網絡內容進行評估并分級, 以判斷特定內容的傳播范圍。IP 封堵、代理服務器等技術手段可以屏蔽不適合兒童的網站, 幫助父母濾掉不良內容。如今, 網絡過濾技術被廣泛用于美國家庭。據(jù)美國PEW “互聯(lián)網與美國生活項目”調查組織(Pew Internet &American Life Project ) 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到2005年, 美國半數(shù)以上有12~17歲孩子的家庭用網絡過濾器來限制孩子接觸不良內容, 比2000年增長了65。2007年, 美國參議院商業(yè)委員會通過一項法案, 要求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監(jiān)管一種超級V 芯片的開發(fā), 這種芯片可以檢查從手機到互聯(lián)網在內的各種通訊工具的內容, 給家長帶來更多方便。

美國對中小學校等電腦集中區(qū)域實行聯(lián)網管

,

110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月

理。華盛頓市教育委員會是該市所有公立中學聯(lián)網電腦的網絡管理員, 隨時監(jiān)控轄區(qū)學校是否有兒童在學校網絡上接觸不良內容并進行處理。這種做法既有效又節(jié)約了管理成本。另外, 很多法律為“堵”提供保障。2000年的《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保護法》規(guī)定, 中小學校、公共圖書館等區(qū)域必須在網絡服務目錄上提供過濾器, 確保兒童接觸不到有色情內容的網站; 任何因商業(yè)目的在網絡傳播中導致未成年人接觸到有害信息的行為, 視情節(jié)輕重, 要受5萬美元以下罰款或被判6個月以內刑期的處罰, 或兩罰并用。

(二) 對垃圾郵件和虛假信息傳播的控制

很多人使用網站的電子郵件系統(tǒng)。但是, 許多郵箱, 甚至泛濫成災, 線從1996, 到2001年該公司針對垃圾郵件發(fā)送者的民事訴訟達12起, 雖然它在多數(shù)案件中勝訴,

[4]

[3]

個有關網絡廣告隱私保護的指導原則, 用于約束谷歌、雅虎、MS N 等公司對用戶網上行為進行跟蹤并進行精準推送相關廣告的營銷活動。這種營銷雖然能給某些人帶來方便, 但對多數(shù)用戶構成個人隱私侵犯。

許多法律用于保護個人隱私, 最高法院也積累了較多相關判例。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的發(fā)展, 網絡隱私立法隨實踐需要而逐步推進。1986年的《電子通信隱私法》提供了對電子通信內容的隱私權保護, 禁止任何個人和商業(yè)組織未經授權竊取貯存在。近年來一些法, 如《健康; 規(guī)范了網上向兒童銷售產品的行為《格翰姆; —布萊利法》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告知消費者有關他們的數(shù)據(jù)共享政策等等。

政府鼓勵網絡企業(yè)通過自律維護網民隱私。自律主要是通過網絡服務商自我約束、行業(yè)協(xié)會監(jiān)督以保護上網者的隱私。因為政府對自律較好的企業(yè)給予稅收優(yōu)惠, 企業(yè)也熱衷于參加一些有自律規(guī)范的行業(yè)組織。T rustE 就是其中一個網絡隱私保護組織, 它根據(jù)特定判斷標準為遵守協(xié)定的網絡服務商頒證, 而服務商則因為擁有證書而享有信譽。

[7]

但應付這些事

件無疑很傷腦筋。

2003年出臺的《反垃圾郵件法案》, 使網站在與

垃圾郵件的對抗中有了依靠。該法規(guī)定, 任何人未經授權向多人發(fā)送含虛假商業(yè)信息的電子郵件均為違法, 違法商家將被處以幾百萬美金的罰款, 主要責任人可獲最高5年的有期徒刑。2005年, 世界三大垃圾信息散布者之一里希特, 被判賠微軟公司700萬美元。美國政府還通過建立技術、行政、民事

(四) 監(jiān)控危害國家安全的情報傳播

和刑事工具相結合的管理體系, 為消費者提供多種辦法以阻擋垃圾郵件, 包括安裝垃圾郵件過濾器等等。

網絡還傳播大量虛假信息, 它們占用大量網絡資源, 誤導甚至詐騙用戶。據(jù)美國網絡犯罪投訴中心統(tǒng)計, 該中心在2006年共接到20萬起網絡犯罪投訴, 投訴人在網絡購物中平均損失700多美元。其中44199的人是在網絡拍賣中被詐騙的,5的投訴與信用卡欺詐有關。聯(lián)邦調查局為此發(fā)出警告, 希望網民警惕那些要求透露個人信息和銀行賬號的郵件。

(三) 通過法律和網絡自律保護個人隱私

網絡隱私侵權是利用互聯(lián)網實施的非法泄漏或利用他人信息、干擾他人私生活的行為。美國學者早就注意到, 當網民在網上瀏覽新聞、通過網絡購物或者利用網絡軟件聊天時, 個人隱私信息就有可能被他人獲取, 并被非法利用, 從而造成網絡隱私被侵犯。2007年底, 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發(fā)布了一

[6]

[5]

據(jù)統(tǒng)計, 各國情報機構所獲情報八成源于公開信息, 其中半數(shù)又來自互聯(lián)網。海量信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其中完全可能包括威脅國家安全的信息, 監(jiān)控這些信息有其必要性。2001年“9?11”事件之后, 為嚴防有關恐怖襲擊的信息通過網絡傳播, 并針對計算機欺詐和黑客行為, 美國迅速通過《愛國者法》和《國土安全法》?!稅蹏叻ā肥跈鄧野踩退痉ú块T對涉及恐怖、計算機欺詐及濫用等行為進行電話、談話和電子通信監(jiān)聽, 并允許電子通信和遠程計算機服務商在特殊情況下向政府部門提供用戶電子通信記錄, 以便政府掌控涉及國家安全的第一手信息?!秶涟踩ā穼ヂ?lián)網的監(jiān)控更為嚴密, 法案中增加了有關監(jiān)控互聯(lián)網和懲治黑客的條款。2008年2月, 參議院通過了授權安全機關在反恐戰(zhàn)爭中竊聽外國電話與監(jiān)控電子郵件的爭議性法案, 表明美國政府處理電子通訊與國家安全關系中的強硬立場。

雖然關于政府是否可以控制網絡內容還存在

[8]

,

第7卷第1期謝新洲等: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管理及其啟示111

爭議, 如有人認為這類控制可能面臨違憲指控, 或者認為網絡內容分級及過濾等方法已經足夠, 政府對網絡內容管制是多此一舉, 但美國政府確實對網上信息進行監(jiān)控。令人放心的原則是:如果信息沒有觸犯國家法律, 威脅公眾利益, 政府無權將其公開。

[10]

[9]

織表演和唱片條約》締結, 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規(guī)定。美國國會1998年通過《千年數(shù)字版權法》, 與這些國際性條約進行了對接。該法涉及網上作品的臨時復制、網絡文件傳輸、數(shù)字出版、數(shù)據(jù)庫的保護等, 規(guī)定未經允許在網上下載音樂、電影、游戲、軟件等為非法, 網絡著作權保護期為70年。其他一些重要條款包括:大多數(shù)商業(yè)軟件的盜版行為定性為犯罪行為; 認定生產、銷售或傳遞用于非法復制軟件的解碼裝置為違法行為等等。

(三) 電子商務活動的秩序規(guī)范

[13]

二、電子商務活動秩序的協(xié)調

電子商務帶來一些新的沖突, 如網絡域名搶注、網絡傳播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及電子商務行為標準的統(tǒng)一性等等。美國政府主要通過立法對其進行利益協(xié)調和秩序理順。(一) 域名注冊與保護

互聯(lián)網域名是惟一的, , 他用戶就無法使用。, , 以使域名合法化。為審查域名商標申請, 美國專利和商標局規(guī)定了關于域名獲得商標注冊的條件, 包括只有核心域名才可以申請注冊、將域名注冊為商標時必須指定受保護的商品或者服務等等。這些規(guī)定便于控制惡意的、欺騙性的域名注冊行為。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互聯(lián)網, 域名資源相對稀缺, 域名搶注行為漸盛。域名搶注是將其他人或公司特有標志的名稱搶先在網絡上登記, 以轉讓、倒賣, 或者引誘消費者登陸網站并獲取利益。針對域名搶注, 美國國會1999年通過《反域名搶注消費者保護法》, 規(guī)定任何企業(yè)、個人或組織, 以牟利為目的, 注冊、交易或使用與他人商標相同、相似的域名, 均屬違法, 相關商標持有人可對其起訴, 惡意搶注行為一旦確認屬實, 法院可通過發(fā)放禁止令或沒收、撤銷等手段終止其侵權行為, 并酌情處以1千美元至10萬美元的罰款。2000年, 運動農莊公司因為搶注其母公司的域名w w w. sportys. com 而依據(jù)新法獲惡意搶注罪, 并被裁決將所注冊域名歸還母公司。

(二) 網絡知識產權保護

互聯(lián)網一問世, 信息和娛樂部門就開始利用這一新媒體來傳播各種信息。數(shù)字化技術使各種文字、音頻、視頻等輕而易舉地復制和再傳播, 傳統(tǒng)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卻無法適用于網上軟件保護、音樂版權、平面媒體內容在網上轉載等等問題。1996年, 為解決數(shù)字和網絡技術帶來的產權保護問題,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

[12]

[11]

, 互聯(lián)網便成。對這種特殊。美國政府《網絡免稅法案》旨在制定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政策, 反對州和地方政府干預電子商務和計算機互聯(lián)服務, 由國會統(tǒng)一管轄電子商務。法案確立暫時免去網上交易的各種稅收, 明確規(guī)定任何州和地方政府不得對互聯(lián)網和計算機互聯(lián)服務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征稅。1997年公布的《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確定了電子商務發(fā)展中的基本原則, 包括:政府應當避免對電子商務作不恰當?shù)南拗? 發(fā)揮私營企業(yè)在電子商務發(fā)展中的主導作用等等。同時, 在降低網上交易關稅、開發(fā)電子支付系統(tǒng)、建立電子注冊處、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1998年的《數(shù)字簽名和電子印鑒法》旨在許可金融

[14]

機構使用電子印鑒技術。1999年的《統(tǒng)一電子交易法》允許在網上實現(xiàn)各種商業(yè)交易, 包括使用電子簽名和電子公證。同一年修訂的《網絡免稅法案》確定了長期免除網上交易稅收的原則。這些法案作為對電子商務的推動性控制, 在規(guī)范電子商務行為中使其避免因無章可循而陷入混亂, 并使電子商務因為秩序規(guī)范而具更大吸引力。

三、網絡安全體系的建構

英國人麥金農于2001年至2002年, 非法侵入美國國防部、國家航空和航天局部門的97臺計算機, 給美方造成大約140萬美元損失??梢? 隨著企業(yè)、政府部門開辦網站, 安全問題至關重要。據(jù)美國審計總署對聯(lián)邦調查局所使用網絡的研究表明, 該網絡存在大量安全問題, 主要包括:網絡設備沒有有效配置以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用戶沒有被充分鑒別, 訪問權限沒有被有效管理等等。其中, 有15個問題存在兩年以上, 有8個問題是高風險的攻擊對象。為此, 美國2003年公布的《國家網

[15]

,

112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月

絡安全戰(zhàn)略》報告將網絡安全提升至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高度, 從國家戰(zhàn)略全局上對網絡的正常運行進行謀劃。近年來, 美國政府通過立法、財政支持與鼓勵網絡安全產品開發(fā)加強網絡安全體系的建設。

(一) 通過立法為網絡安全體系建構提供制度保障

網絡安全立法是網絡安全體系建設的制度保障。2002年2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信息網絡安全研究與發(fā)展法》, 該法是自“9?11”事件后, 美國通過立法的形式在信息安全領域采取的一系列重要舉措之一, 是美國計算機與網絡安全領域一個基本的轉折點。該法在機構建設、研究計劃管理、資金投入與管理、專門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成為網絡信息傳播安全工作本據(jù)。

[16]

發(fā)熱情, 政府便借機呼吁IT 企業(yè)之間要加強合作, 通過研究網絡安全產品向政府和社會提供較好的服務。軟件經銷商被要求為安全性能不佳的軟件配置補救程序, 并有責任督促用戶使用這些補救程序; 網絡服務商有義務幫助用戶掃除病毒, 并防止用戶的IP 地址被盜; 還應為用戶安裝個人防火墻等等。政府的支持和資助使許多企業(yè)參與到公益性網絡安全技術研發(fā)項目當中。2005年美國科學基金資助1900萬美元發(fā)起了一個研究項目, 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造出一些能夠保證計算機軟件和網絡的安。該項目由名為TRUST , I BM 、Intel 、Micros oft 、。政

[17]

。

此外, 美國政府還支持專業(yè)網絡安全公司對網絡管理員進行培訓, 使其了解路由跟蹤技術等黑客攻擊手法以防范黑客攻擊, 使管理者對于網絡安全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技術防范能力。

四、幾點啟示

中美同屬互聯(lián)網使用大國, 美國政府的做法對我國政府科學合理地管理互聯(lián)網提供了一些借鑒。

首先, 完善網絡立法制度, 嚴格執(zhí)法。網絡管理應該有章可循, 章法應該適應變化。美國的網絡管理推崇以行業(yè)自律為主, 有關互聯(lián)網新法的不斷出臺, 適應了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從1994年國務院公布《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保護條例》起, 已經制定了多部管制網絡傳播的法律。但是, 我國的互聯(lián)網立法目前正面對著許多新的問題, 比如新興的電子商務、網絡隱私侵犯、網絡欺詐等等, 這些都需要有的放矢地立法, 并且進行適時調整以應對變化。另外, 雖然我國近些年通過了一系列網絡法律法規(guī), 但執(zhí)法力度相對較弱, 存在有法不依, 無人問津的情況, 甚至在一些著名的門戶網站的主頁上, 就存在著不適合兒童的內容, 在一些較大的網站, 也有大量不法交易行為。因此要在加強規(guī)范的同時, 加強執(zhí)法力度, 特別是對于如隱私侵犯、詐騙、色情等對公民基本權益帶來嚴重危害的網絡問題更要嚴格管理。從電子商務的角度來說, 網絡已經成為市場行為的延伸平臺, 完善的法規(guī)可以確保網上交易行為的公平、公正, 并將網上欺詐等行為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唯此, 才能拓展網絡交易的發(fā)展空間。

其次, 積極支持網絡信息控制技術研究, 推動

(二) 增加投入, “9?11”事件后, 發(fā)力度。2002年, 美國科學基金增加了“IT 與國家安全”專項基金。為加強網絡安全研究, 美國政府還制定了“網絡空間人才”計劃, 以培養(yǎng)急需的網絡人才。而一項關于“網絡安全研究與開發(fā)法案”的議案要求美國政府在5年內投資8178億美元, 用于計算機和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yǎng), 重點資助網絡安全專業(yè)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美國2003年財政預算中設7122億美元的專項經費, 用來研發(fā)與本土安全有關的信息技術, 其中2198億美元用于維護網絡安全, 比2002年度提高了381。這些預算分別劃撥聯(lián)邦調查局、國防部、商務部等等, 用于研究針對政府和私人信息技術設施的電子攻擊行動; 保證計算機安全部門開展網絡安全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持; 鼓勵高等院校開設計算機安全專業(yè)、開展專項課題研究, 并為志愿從事計算機安全工作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提供獎學金等等。2008年初, 布什簽署一項法令, 要求提高政府部門的網絡安全。該法令允許國家安全局對聯(lián)邦政府的所有電腦實施監(jiān)控。據(jù)報道, 政府將要求在2009年預算中撥付數(shù)十億美元用于旨在提高政府部門網絡安全系數(shù)的“曼哈頓計劃”。

(三) 鼓勵企業(yè)加強網絡安全產品研發(fā)

鑒于保障信息安全和進行反攻擊與IT 企業(yè)聯(lián)系密切, 美國政府號召IT 企業(yè)積極參與國家網絡安全保護行動。網絡用戶對于病毒、黑客的防范意識, 形成了對防火墻、防病毒軟件等信息安全產品的市場需求, 進而激發(fā)了有關企業(yè)對相應產品的開

,

第7卷第1期謝新洲等:美國政府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管理及其啟示113

網絡安全維護。美國是信息技術強國, 憑借其先發(fā)優(yōu)勢, 已經產生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發(fā)企業(yè), 比如賽門鐵克等, 美國政府大量的資金投入從中起到較強的推動作用。網絡安全技術研發(fā)的高成本、長周期、低回報等客觀因素, 造成企業(yè)缺乏投資熱情, 這就需要政府進行投入, 以提高網絡企業(yè)進一步投資的信心。我國很少有實力強大的研發(fā)網絡安全產品的企業(yè), 只有國家成為網絡安全投入的主體, 大力加強資金、人力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才能生產出技術含量高的內容過濾軟件、殺毒軟件、防黑客軟件等等, 建立網絡安全運行的技術保障體系。當然, 網絡傳播的背后是人的因素, 我們利用技術但不應該盲目依賴技術, 對于一些特殊情況要進行人性化處理, 所認為的, , 許多“無辜”, 對這種技。

第三, 加強網民教育, 提升網民的網絡素養(yǎng)。美國政府對未成年人以及家長進行的網絡使用技術的宣傳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國半數(shù)網民為青少年, 其中有大量未成年人。盡管父母可以承擔一些

對孩子進行網絡使用教育的責任, 但大多數(shù)父母可能不比他們的孩子更懂得如何使用網絡, 也可能因為個人精力有限而難以擔此重任。對此, 我國政府可以組織媒體、教育部門、社會力量等等通過舉辦公益講座、散發(fā)印刷品等方式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理解網絡技術以及網絡傳播中的利與弊。也可以面向專門人群建設專門的網站, 使網民在網上有歸屬感。同時, 還可以充分發(fā)揮我國公立學校眾多的優(yōu)勢, 通過學校對學生進行網絡使用能力的教育。比如在中小學開設網絡使用方面的通識類課程以, 以有效、暴力。, 懂得網絡使用技術的家長。

網絡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涉及社會不同的組織、層級和機構。政府應該充分發(fā)揮在宏觀調控、立法、教育等方面的優(yōu)勢, 與企業(yè)組織、科研部門、學校、家庭之間建立協(xié)作機制, 整合社會、技術、管理力量, 在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亮, 馬費成, 汪斌. 國家信息政策體系構建[J].情報學報,2002(5) :592-597. [2] 王雪飛, 張一農, 秦軍. 國外互聯(lián)網管理經驗分析[J].現(xiàn)代電信科技,2007(5) :28-32. [3] 潘天翠. 透視國外互聯(lián)網管理[J].網絡傳播,2007(5) :24-27.

[4] Oscar S ilver. AO L Files Another Lawsuit T o S top Junk E 2mail[J].Netw ork Security ,2001(3) :7.

[5] Anonymity. US fraud victims face Internet auction rip 2off :F BI hotline gets m ore than 200,000com plaints [J].C om puter Fraud &

Security ,2007(4) :4-6.

,

122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月dem ocracy ,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orrect procedure and correct result.

K ey w ords :dem ocratic management of a university ; deepen understanding ; em phasize practice ; deal with relations

(責任編輯 孫俊青)

(上接第113頁)

The U . S . G overnment ’s Online I 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s

XIE X in 2zhou ,W ANGJing 212

(11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 U , , 21Journalism and C 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 , , China )

Abstract :The U.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management of harm coordination of E 2commerce order ,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eb safety system.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countries with huge numbers of internet users , and the U. S. g overnment ’s experiences in managing the online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 us with many useful references. These include :1) establish a better internet and web law 2making syste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 2) g overnment should invest m ore on internet security research to maintain the safety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3) g overnment should integrate s ocial res ources to im prove internet users ’literacy , especially to educate adolescents about internet security knowledge through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K ey w ords :The United States ; internet ; in formation transmission ; management

(責任編輯 趙 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