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社交網(wǎng)站,哪一個是最好的你?
那么多社交網(wǎng)站,哪一個是最好的你?社交一直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塊大蛋糕,并且這個領域從來不缺概念: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碎片社交、職業(yè)社交、位置社交、興趣社交、語音社交、圖片社交等等。面對那么多的選擇,很多人
那么多社交網(wǎng)站,哪一個是最好的你?
社交一直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塊大蛋糕,并且這個領域從來不缺概念: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碎片社交、職業(yè)社交、位置社交、興趣社交、語音社交、圖片社交等等。
面對那么多的選擇,很多人都會同時使用多個社交網(wǎng)站,但是當被問起哪個社交網(wǎng)站最能讓別人快速了解你的時候,你能明確的給出一個社交網(wǎng)站嗎?或許很難,因為不同的社交網(wǎng)站都代表了自己不同的側(cè)面。
所以,盡管有那么多社交網(wǎng)站,但我們?nèi)匀粵]有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在線身份”。這就是about.me 四年前開始著手解決的問題。僅僅在測試期間,about.me 就獲得了40萬用戶(我也是其中之一),隨后在正式版發(fā)布后四天,about.me 的投資方之一AOL 就收購了這家公司。不過在19個月前,about.me 團購又將其從AOL 手中回購,重新作為獨立公司運作。
近日,PingWest 采訪了 about.me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及首席產(chǎn)品官 Ryan Freitas,他和我們分享了 about.me 的發(fā)展歷程以及他們最新發(fā)布的產(chǎn)品 Intro。
,幫用戶更好的展示自己
about.me 源于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給普通人一個簡單直接的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展示自己的空間。這面有三層含義:一是普通人也能用;二是簡單直接;三是展示自己的空間。這看起來和很多社交網(wǎng)站類似,但其核心想法卻并不相同。
雖然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帳號,但是里面會更新太多內(nèi)容。Ryan 說:“你最新發(fā)的幾條Tweets 并不能很好的展示你自己?!?about.me 頁面非常簡單直接,只有一張背景圖然后可以附上一段自我介紹,可以讓別人在5分鐘內(nèi)就對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about.me 是完全關于“你”的。這里也有兩層含義,一方面這是你用來展示自己的面,把你最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的地方展示出來。簡單說,這就是你的在線名片。
在匿名社交興起的大背景下,about.me 頗有點反匿名的意味。不過由于用戶在自己 about.me 頁上填寫的信息都是公開的,所以 about.me 并不會遇到任何用戶隱私的問題。Ryan 表示,about. 唯一有的用戶隱私信息就是用戶注冊的郵箱和密碼,而他可以公開保證 about.me 不會“售賣”用戶的這些信息。
另一方面,about.me 是“完全”關于你的,這是你的頁面,而不是某個社交網(wǎng)絡的一部分。這可有點難以理解,Ryan 解釋說,對于 Facebook 等社交網(wǎng)絡,最重要的是網(wǎng)絡效應。Facebook 鼓勵
,用戶更新資料、進行互動等,因為這些都對網(wǎng)絡效應有貢獻,而 Facebook 則是最終受益者,比如根據(jù)用戶信息來匹配廣告。
“用戶在使用 Facebook 的時候會覺得這是別人(即Facebook )的東西。但我們希望用戶在使用about.me 的時候,能感覺到這就是他們的地盤,這是一個屬于他們的頁面,而不是在為 about.m在貢獻什么東西?!?Ryan 說。目前 about.me 的主要收入都來自增值服務。
在簡單和功能之間尋找平衡
正如前文所述,在 about.me 出現(xiàn)之前,互聯(lián)網(wǎng)上仍然有很多可以供用戶展示自己的地方。除了社交網(wǎng)絡,獨立博客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最流行的博客應用 Wordpress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其安裝用仍然過于復雜。
about.me 有相對固定的模版,用戶只需要根據(jù)引導上傳或者選擇圖片,然后簡單填寫自我介紹,個展示自己的頁面就做完了。正是因為這種極其簡單的使用方面,讓很多非科技愛好者也可以打造一個很好看的關于自己的頁面。
甚至對于科技愛好者來說,他們也不一定會寫博客。Ryan 表示,很多科技愛好者有自己的域名,并沒有網(wǎng)站或者博客。在 about.me 支持域名跳轉(zhuǎn)之后,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域名指向了自己 about.me 的頁面。
過去四年,about.me 幾乎一直維持了最初發(fā)布時的樣子,并沒有太多功能上的變化。但不久前,們增加了一個用戶可以進一步介紹自己的空間:Backstory ?,F(xiàn)在 about.me 也在開發(fā)新的頁面布方式,可能明年上半年就會推出。
Ryan 告訴 PingWest,about.me 在增加功能方面一直很謹慎,因為最初 about.me 的賣點就是簡直接?!霸黾有鹿δ芸梢詭椭覀儷@取更多用戶,但老用戶可能不一定喜歡。所以我們很多功能的推出都是來自老用戶的聲音,如果這和我們的核心愿景接近,我們就會嘗試,如果受歡迎,然后再正式推出。”
但他也強調(diào),about.me 不希望給用戶造成“功能選擇的壓力”,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僅僅使用核功能,其他都不用也沒關系,而不是讓用戶感覺到那么多功能都要用起來。
從反社交到社交
可以說過去四年,about.me 的核心一直圍繞著如何讓用戶更好的展示自己,一切都是關于用戶本身。不同用戶之間幾乎不能形成任何互動:不能加好友、不能發(fā)私信,唯一有互動性質(zhì)的行為就是收藏頁面和給頁面點贊。
看起來 about.me 是一個反社交的網(wǎng)站。但是現(xiàn)在它要開始增加社交元素了,不過是在 about.me頁面之外。不久前 about.me 推出了一款新的產(chǎn)品 Intro ,類似一個名片分享應用?!拔覀円呀?jīng)以讓用戶很好的展示自己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再往后可能是互動。這也是我們產(chǎn)品演進的需要。” Ryan 說。
,但是展示自己、名片分享,這些詞似乎都很面熟。的確,這很像是 LinkedIn 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名片”,這似乎天然就和職業(yè)聯(lián)系到了一起。不過 Ryan 認為 Intro 或者 about.me 并不是在LinkedIn 競爭,反而他們是對 LinkedIn 的某種補充。
“LinkedIn 上都是職業(yè)人士,有光鮮的履歷,而且感覺比較正式嚴肅。但我們的很多用戶是自由業(yè)者,不在公司工作,還有很多是大學生。他們的履歷不會太好看。另外,我們背景大圖加自我介紹的展示方式和 LinkedIn 也不一樣?!?Ryan 說。
對 Intro 來說,這算是 about.me 一款具有實驗性質(zhì)的產(chǎn)品。Ryan 將其定義為“空白短信”替代品。很多人初次見面會交換手機號,形式就是其中一人給另一人發(fā)一條只有自己名字的短信。但是可能幾天后對方就記不起來這個名字了。
而通過 Intro 發(fā)送名片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因為除了電話號碼或者郵箱地址,還會有更多個人息。并且由于 about.me 是一個展示自己的頁面,適合在更多場景下進行分享。如果你只是見自己孩子幼兒園的老師,但卻分享給她自己的 LinkedIn 帳號,似乎略有不妥。
,另外,Intro 的實驗性還體現(xiàn)在這是一款幫助 about.me 在移動端練手的應用。目前 about.me 只發(fā)布了 iOS 版本的應用,但是 Intro 在 iOS 版本之外還會有 Android 版本。
“雖然在美國大部分人用 iPhone,但是亞洲和其他很多地方,Android 是主流。如果我們要國際化,第一步也是要先做好自己的 Android 應用,否則都是空談?!盧yan 說。
目前 about.me 有大幾百萬的用戶(Ryan 向 PingWest 透露的具體用戶數(shù),但不希望公開),并剛剛經(jīng)歷了脫離AOL 之后收入最好的一個季度,也到了在產(chǎn)品和戰(zhàn)略上更激進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于:http://www.summeng.com/article-13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