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一個域名(華僑城中學:王賢燦)
《申請一個域名》教案設計課例名稱:申請一個域名教師姓名:王賢燦執(zhí)教學校:深圳市南山區(qū)華僑城中學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域名的組成及管理機制2. 過程與方法目標(1)熟悉域名申請的流程(
《申請一個域名》教案設計
課例名稱:申請一個域名
教師姓名:王賢燦
執(zhí)教學校:深圳市南山區(qū)華僑城中學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域名的組成及管理機制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熟悉域名申請的流程
(2)掌握申請域名的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刻關注科技市場熱點
(2)建立良好的互聯(lián)網使用意識,做互聯(lián)網上的好公民
教學重點:
1. 申請域名的流程
2. 如何申請好域名
教學難點:
1. 域名的組成
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腦教室(連接到互聯(lián)網)。為使學生掌握域名申請及注冊的重要性,通過播放與域名注冊有關視頻和新聞報道來說明。為使得學生掌握申請、注冊域名的流程和步驟,采用讓學生上網申請和查詢的方法來處理
教材分析:
本節(jié)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選修3)—《網絡技術應用》第2.3節(jié)的內容。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熟悉“域名”這個概念,了解在網絡世界中計算機是如何被標識的基礎上學習的,這是第二節(jié)課的內容。第一節(jié)課重在知識的介紹,第二節(jié)課重在方法的學習。本課要求學生了解域名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辦法,熟悉域名注
,冊的流程。域名注冊需要學生動手操作,通過這個操作過程學生可以加深對域名知識的了解,熟悉域名的管理機構和方法,掌握域名申請的流程。特別是域名申請的過程,對他們今后在信息社會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學生分析:
高二的學生都具有了一定的計算機基本技能,對網絡的知識也略知一二. 幾乎每個學生都上過網,都知道上網要輸入網址,能夠較好地運用因特網和搜索引擎。但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域名就包含在網址之中,也不知道怎么申請域名。對于他們經常用卻不知道的知識,學生應該是很感興趣的。因此,需要將他們認為很平常的知識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他們能舉一反三,通過對域名的申請過程的學習,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處理已申請域名的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法律意識。
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
本課主要是形成性評價。
本課的評價由兩部分組成:生生互評與教師評價。
通過問題的回答,教師給出評價。
通過域名申請的結果,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教學反思:
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是課堂的指引者和資源的提供者,學生是課堂的實踐者。教師首先明確本節(jié)課的任務,通過學生之間的獨立分析、合作討論、探索學習,通過教師應用多媒體視頻的引導,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運用概念操作、嘗試的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明確的任務不僅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通過問題的解決實踐,技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本節(jié)課剛開始讓學生在瀏覽器中使用IP 地址訪問網站,從中體會網上的計算機確實具有各自的IP 地址,同時提出問題:“互聯(lián)網上有著成千上萬臺計算機
,和不計其數(shù)的網站,這些IP 地址你能記住幾個?”使學生意識到IP 地址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不便于記憶的缺點,很自然的學生就意識到了域名的重要性。通過提出“我們平時訪問網站是怎么做的?”問題將學生的思路領回來,體會域名重要性的同時,復習了域名的概念。通過講授法、師生問答、課件演示使學生了解域名名稱的構成、域名中各部分的含義,并加以課堂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怎樣申請一個好域名為主題的各種資源的學習,充分地感知教師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明白在互聯(lián)網上“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道理,要想使得自己的網站受人歡迎,首先必須有一個好名字——域名。通過域名申請的實踐,明確了域名申請的流程。通過對已注冊域名的處理方式的學習,很好體會到了域名唯一性的必要性,也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提供了很好的一個素材。
這些教學設計完成后,很自然的突破了重難點,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本節(jié)課上,如何控制學生上網實踐的時間是很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作者簡介:
王賢燦,教育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評委。
2006年被廣東省電化教育館評為“廣東省優(yōu)秀科研人員”。2009年獲得深圳市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09年在深圳市教學交流活動中教學案例獲一等獎、學案獲一等獎。作為主創(chuàng)人員參與國家級課題《虛擬教研中心開發(fā)應用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獲省一等獎。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是《虛擬教研探索與實踐》(已出版)一書的編委。
教學理念及教育追求:不要把學習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墻壁里,不要機械地把事實和規(guī)則從教師的頭腦里搬運到學生的頭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