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為什么要命令嫡長子信康自殺?
網(wǎng)友解答: 德川家康嫡長子信康死因的主流說法:信長曾把自己的二女德姬嫁于家康的長男信康,但夫婦二人并不和睦,尤其是德姬與信康的生母,也是家康的正室、今川義元的侄女筑山夫人勢同水火。德姬回
德川家康嫡長子信康死因的主流說法:
信長曾把自己的二女德姬嫁于家康的長男信康,但夫婦二人并不和睦,尤其是德姬與信康的生母,也是家康的正室、今川義元的侄女筑山夫人勢同水火。德姬回安土城省親的時候,哭泣著向信長訴說筑山夫人待她如何刻薄,并捕風捉影地報告說筑山夫人與甲斐武田氏暗中有所往來。 信長派人調(diào)查此事,得到的匯報是:筑山夫人果然暗通武田氏,準備逼家康退位,而讓嗣子信康繼承德川家。無疑,如果謠言為真,并且叛亂確實發(fā)生了,信長最牢固的盟友德川氏將會倒向武田氏一側(cè),從此東線再無寧日。得報的信長大為惱怒,寫信給德川家康,要他賜死膽敢悖逆謀叛的筑山夫人和德川信康。
德川信康為人高傲暴躁,許多家臣都對他抱持著極大的反感,信長也正是聽取了這些德川氏家臣的意見,才決定要賜信康一死。然而這些家臣雖然不滿信康的脾性,卻并沒有要廢黜他或者殺死他的意思。
且說信長的書信送到岡崎城,德川家康禍從天降,不禁瞠目結(jié)舌。他急忙回信分辯說:"筑山之事,我所不知,但小兒信康一定不會參與謀逆,還請大人收回成命。"信長對此的答復是:"若殺其母,怎能再期望其子的忠誠?只要筑山夫人罪狀確實,則母子同罪,不可寬貸。不必掛慮小女,請盡快動手吧。"在經(jīng)過反復思想斗爭后,家康為了保住和織田家的盟約,從而維護家族的安康,被迫含淚殺死筑山夫人,并逼信康自殺。
其他說法:
另出自三河物語有一說法為:信長見信康儀表不凡,唯恐自家地位不保,故意捏造信函逼迫家康除掉嫡長子。但此說漸不被采信,因為在另一本史書《松平記》中則是提及「讓其(信康)自殺之事,在天正七年八月朔日向信長報告了。若信長也因此而震怒的話,則任由他的意思來決定了?!惯@就是完全相反的記載了,將織田信長由主導者,改為被通知者的角色。
而且在德姬送信讓織田信長獲悉信康之事的前一年,在德川家一門眾松平家忠的日記便提及家康曾發(fā)出指令對三河國眾說日后岡崎(信康)的命令今后無用,后在天正七年八月五日的記載中更明確寫道:「五日、家康弓、鐵炮隊先到岡崎,再到西尾。九日命信康及他的小姓眾到遠江堀江。十日,命令各國眾簽署誓書,明言不可跟信康接觸、通信?!挂虼烁缸酉酄幙梢娛情L年累月的結(jié)果,而非臨時起意。
此外所謂家中權(quán)力爭奪說,則是《三河物語》強調(diào)了酒井忠次在信康之死的責任問題,歸咎給酒井忠次未有效替信康辯護或加罪于信康,但在流傳下來的《信光明寺文書》則收錄了家康寫與織田信長側(cè)近堀秀政的書信中表明:「此次派左衛(wèi)門督(忠次)(向信長)報告之事,得到信長的懇切響應,實不勝感謝,而有關三郎不自重之事,已在去(八月)四日把他趕出岡崎城了?!?/p>
可見在信康之死一事中,真正起作用的主導者還是德川家康本人。至于何以德川家的父子相爭會演變至不死不休的局面,則有兩個不同說法,其一為武田內(nèi)應說,此乃延續(xù)過去織田信長主導論的理由,雖然當時德川家中確有零星與武田家內(nèi)通情事,但就信康本人來說并無實據(jù)。
另外就是比較陰謀論的家康追放說,由于德川家長期支持織田家的戰(zhàn)事,對三河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壓力,因此以石川數(shù)正為首的三河派的重臣打算擁立信康繼任,才招致德川家康反撲,此說亦無實證,只是從事后三河重臣大量變動如信康的傅役小河城主石川春重父子及本多重富被命自殺,家老中的松平康忠、天野貞久、榊原清政被廢,鳥居重正被送到奧平家看管,植村家次出奔,伊奈忠次更連累其父小嶋城主伊奈忠家一起出奔進行推測。
網(wǎng)友解答:織田信長當時已經(jīng)控制了整個近畿地區(qū),目標開始轉(zhuǎn)向東國,消滅武田成為主要目標。在此情況下,必須要試探主要盟友德川家對織田家的態(tài)度,并且消除隱患,因為如果要發(fā)動對武田的進攻,織田大軍必須穿越德川的領地,如果德川反叛,織田軍很可能被武田和德川包餃子,所以必須試探一下德川家的態(tài)度,并且交個投名狀上來。
一旦消滅武田,德川家作為盟友必然要獲得大片領土成為一個領地超百萬石的大大名,未來很可能對織田家的東面產(chǎn)生威脅,所以也必須削弱德川家,給德川家找點事。
正好這個時候發(fā)生了信康事件,信康的老婆也就是織田的女兒寫信給她爹控告她老公和婆婆私通武田家謀反,織田信長收信后毫不猶豫的命令德川家康讓信康切腹。
對織田來說,讓信康切腹有幾個好處,第一是可以試探家康的態(tài)度,如果德川家康有一絲猶豫,那就說明他對織田家不是特別服氣,隱患很大,這種情況下織田肯定是大軍東進先把德川家干掉再去找武田的麻煩。第二如果家康真讓信康切腹,那短時間內(nèi)德川家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因為德川家康除了信康之外,其他兒子都未成年,而且次子于義丸是侍女所生,身份低微而且很不討德川家康喜歡,那就意味著在德川家的兒子們長大并確定一個繼承人之前,德川家各派系會為了支持自己一派的繼承人上位而大打出手,德川家肯定會長期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就算織田滅了武田后德川可以獲得大片領地,德川家康肯定也會先手忙腳亂解決自家繼承權(quán)的問題而不會想著去找織田家的麻煩。第三就是信康自己的原因,德川信康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武將,而且對織田家毫無畏懼,從他天天和織田女兒五德對著干就能看出來。這樣一個人以后如果繼承了德川家,織田家估計有的受,所以織田信長干脆一次性解決這個隱患,順便干掉德川家康一大助力。
對德川家康來說,讓長子切腹自然是不情愿的,但也無可奈何,德川家當時還只是控制兩個國的普通大名,根本無法和織田對抗,周邊唯一能提供援手的武田家也在長筱之戰(zhàn)中被織田和德川一起打殘了,根本不可能給予實質(zhì)性援助,如果拒絕織田信長的命令,德川家就得單槍匹馬挑戰(zhàn)織田家了,那絕對是被滅族的下場。反過來,如果順從信長的命令,德川家可以獲得織田的信任,可以跟隨織田去滅掉武田,并且取得大片領地。最終,德川家康在家族生存和利益面前選擇了犧牲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