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沒有入???,它的水最終注入了哪里?
網(wǎng)友解答: 淮河在古代是“四瀆”(江、河、淮、濟)之一,自古便是知名的河流。但是淮河也曾經(jīng)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就是因為淮河小弟弟和黃河老大哥走的太近,經(jīng)常莫名其妙被老大哥欺
淮河在古代是“四瀆”(江、河、淮、濟)之一,自古便是知名的河流。
但是淮河也曾經(jīng)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就是因為淮河小弟弟和黃河老大哥走的太近,經(jīng)常莫名其妙被老大哥欺負。
公元1128年,是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這一年北面的金軍又一次南下侵擾,宋宰相杜充被委任為東京(今河南開封)留守,眼看抵擋不住金軍的兵鋒,這個杜充打仗不行,點子倒是不少,他在棄城而逃時,挖開了位于滑州的黃河大堤,妄圖以水代兵,阻擋金兵的南下。
上圖宋金時期黃河所示即為決口后的黃河流向
從此黃河人為地向南決口,由泗水入淮河,奪淮河入海。黃河自此開始了七百余年的南流歷程。
小小的淮河哪能容得下黃河的體量,因此沒過多久,黃河決口以下就開始沉積堵塞,遷徙無定,黃河或奪汴水或侵渦水或占潁水入淮,基本上把淮河的北側(cè)支流掃蕩了一遍。明清政府,為了維護運河這條溝通南北的大動脈,投入了不計其數(shù)的人力物力治理黃淮運,再此期間,淮河以前的出??诔闪它S河的出海口,而淮河被逼的南下借長江入海。
黃河在咸豐五年(1855年),自然決口北流,清政府忙于太平軍務(wù),無暇河務(wù)。淮河就這樣突然和黃河分開了。
別以為沒有了黃河大哥的欺壓,淮河可以喘一口氣。眾所周知,黃河一石水六斗泥沙,七百年的黃河南下,已經(jīng)在淮河流域沉積了太多的泥沙,受這些影響,淮河流域原來的水系、地形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河床抬高,形成了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一系列湖泊,這正是淮河下游出水不暢的表現(xiàn)。就是在黃河北徙到新中國后治理淮河這段時間,淮河流域人民經(jīng)歷了無盡的災難。正如當?shù)氐乃籽运v:“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史學家馬俊亞的一句話說的很好,這段時期的淮河流域,就是一隅 “被犧牲的局部”。
新中國成立后的治淮工程
新中國成立后,領(lǐng)導人非常重視治理淮河的問題,先后疏通了淮河入江泄洪通道和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趩栴}解決了之后,終于安靜了不少。
蘇北灌溉總渠——淮河新的入???/p>
更多文史類原創(chuàng)內(nèi)容,敬請關(guān)注 @熊二History。
網(wǎng)友解答:淮河歷史上原是有自己直通入海的河道??诘?,只不過黃河“奪淮入海”發(fā)生后,喪失了一段時間的直通河道入海口,新中國成立后,已經(jīng)人工開挖了新的直通河道入??凇K北灌溉總渠?;春釉瓉碓诮K省北部有固定的入海河道的,就是現(xiàn)在江蘇省北部的廢黃河故道。
黃河,在古代歷史上,歷朝歷代,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治理,但沒有太大的效果,水患頻仍,東流的黃河下游象一條黃龍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大地上,左右滾來滾去,頻發(fā)決口事故,向南、向北多次改道,曾經(jīng)決口南下,進入淮河下游水道而從蘇北入黃海,這就是中國水利史上著名的黃河“奪淮入?!笔录髞碛指牡辣鄙仙綎|入渤海。
黃河改道山東入渤海后,這個搬運、挾帶泥沙的巨無霸,除在黃海入海口遺下可觀的沙丘外,更是留下大量的泥沙使淮河故道淤積,淮河水已不能再通過原淮河下游故道東流直通入黃海,淮河水改東流洪澤湖后南下,進入京杭大運河向南匯入長江,而再與長江水一同東流入東海,使淮河這個獨立的河流,事實上變成了長江的支流。
上圖可以看到淮河經(jīng)大運河長江入海
但是,每逢雨季汛期,因大運河水道狹窄,且淮河本來東向直通入海,現(xiàn)在卻轉(zhuǎn)向南經(jīng)大運河再轉(zhuǎn)東經(jīng)長江入海,加長了入海距離,且同時長江亦在汛期,水位偏高,使淮河泄洪不暢,水害頻發(fā)。
新中國成立后,為根治淮河水害,在江蘇省北部,人工開挖蘇北灌溉總渠,導引淮河水直接東流入黃海,解決了淮河下游沒有直通入海河道的問題,淮河又有了自己暢通的入海水道,徹底根治淮河水害,并灌溉蘇北農(nóng)田,提高蘇北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促進農(nóng)民增收致富,造福黃淮海平原人民安居樂業(yè)。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