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紅花湖介紹 惠州紅花湖名字的由來?
惠州紅花湖介紹 紅花湖的水從哪里來?惠州紅花湖名字的由來? 嶺南地區(qū)惠州地形多為丘陵,山峰海拔普遍較低。群山之間,最高峰的紅花張位于紅花湖的西北部。這個名字也來自紅花張。 沿著構成西湖之
惠州紅花湖介紹

紅花湖的水從哪里來?
惠州紅花湖名字的由來?
嶺南地區(qū)惠州地形多為丘陵,山峰海拔普遍較低。群山之間,最高峰的紅花張位于紅花湖的西北部。這個名字也來自紅花張。
沿著構成西湖之一的鱷湖前行,拐進紅花湖路后繼續(xù)直走,走到客家食堂老車田門口,這是市民騎紅花湖景區(qū)最常進入的東入口。抬頭一看,石牌坊上刻著紅花湖二字。
雖然它被稱為紅花湖,但紅花湖實際上不是一個湖,而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水庫,主要是為了解決西湖(特別是南湖)水質變得渾濁和臭的問題。事實證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橫茶、螺旋和水簾的三個景觀從西湖西南部流入,并通過拱北橋和馬擠壓分別流出東江和西枝江。當時,西湖湖區(qū)的集雨面積變化不大,正常年產(chǎn)水量足2800萬立方米流入湖區(qū)。此外,西枝江洪水在汛期流入西湖,發(fā)揮了良好的污水沖擊作用。然而,由于城市建設缺乏科學預見,西湖長期積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逐漸惡化,水質改善迫在眉睫。經(jīng)過幾次論證,只有在上游建造水庫,才能為西湖換水。
根據(jù)規(guī)劃,紅花湖水庫庫容19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6.85平方公里。將鮮活水從紅花湖引入西湖后,每年可向西湖注入475萬立方米的活水,為西湖洗澡兩三次。可以說,紅花湖水庫的建設是惠州人應對生態(tài)惡果的補救措施。
在第六屆惠州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建設紅花湖水庫改善西湖水質的議案》中,紅花湖水庫首次正式提出。1991年8月,惠州市水電局編制設計任務書,上報省水電廳。1992年3月,省計委正式批準紅花湖水庫項目。
建設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硬仗
如今,進入紅花湖景區(qū)東入口時,必須步行500米長的陡坡,縱坡達到16%。通常,景區(qū)道路的價值設定在12%以下。如果你推著自行車,那將需要一些努力。然而,說到建設,用當年參與建設、現(xiàn)任惠州市園林管理局副局長劉永強的話來說,這需要生死之外的力量。
籌備之初,劉永強擔任惠州市紅花湖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紅花湖開發(fā)公司辦公室主任。從1991年底到1992年2月,劉永強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關鍵戰(zhàn)役。當時紅花湖水庫的建設涉及龍豐6個村、陳江3個村、東江林場大山的征地工作,只有我們三四個人負責9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時紅花湖水庫還是一片林場和一片廢棄的水田,根本沒有路。劉永強和他的同事只能徒步旅行。下雨的時候,劉永強的眼鏡上全是水,腳下的泥路在雨水的沖刷下特別滑。如果他不小心,他一腳踩空滑了出去。幸運的是,我當時抓住了一棵樹,否則我下懸崖,所以我向紅花湖解釋。
1992年2月,紅花湖水庫副壩工程開工,主要以當時現(xiàn)有的舊壩為基礎,即距紅花湖景區(qū)東入口大門最近的壩堤加固。劉永強說,由于當時資金不足,重建壩的成本較高,壩頂62米的副壩導致東入口大門坡度特別陡。
同年10月,紅花湖水庫主壩工程開工。第二年年底,一座長170米、壩頂寬7米的均質土壩建成。1994年4月,紅花湖水庫首次蓄水,開啟了為西湖洗澡十多年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