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是誰設(shè)計的?被水淹過嗎?
網(wǎng)友解答: 故宮是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下令修建,到公元1420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占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4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設(shè)計者是蘇州人蒯祥(字廷
故宮是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下令修建,到公元1420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占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4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設(shè)計者是蘇州人蒯祥(字廷瑞)。
北京故宮沒有被水淹過。因為故宮的地勢較高,而且故宮整體也不是平行的,中間高,兩邊低,水都排走了。故宮不但高,還有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故宮前面有金水河,后面有護城河,附近還有中海、后海,雨水有去處,絲毫不用擔心。在明朝萬歷三十五年,晝夜不停地下雨下了20多天,長安街水深五尺,低洼的地方達到了一丈有余,但故宮還是安然無恙。
網(wǎng)友解答:關(guān)于北京故宮的設(shè)計者,估計是如今最大的“謎”,這座宮有很多很多的史料,記錄了無數(shù)曾和這座宮有關(guān)系的人,可唯獨,他的總設(shè)計師卻沒有被明確記錄在案。
到底北京故宮,錯了,當時應(yīng)該叫紫禁城,是誰設(shè)計的呢?
故宮的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這諾大的皇宮肯定得有設(shè)計師,于是很多學(xué)者都試圖“猜猜”他到底是誰。
“蒯祥說”被很多文章提到的,也是被很多人贊同的是一位叫做蒯祥的工匠,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 (1398),蘇州吳縣香山人。當時,北京有一個香山幫,這個幫里的工匠幾乎都來自吳縣香山人或其門徒。他們擅長木工、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繪匠等等,而蒯祥就是香山幫匠人的頭領(lǐng)。
蒯祥特別善于繪制設(shè)計圖,而且如今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幅明代宮城圖中,承天門(天安門)下所繪的人物據(jù)說就是蒯祥。
所以綜合種種因素,蒯祥自然而然的被認為是紫禁城的設(shè)計師。
“其他人說”不過故宮研究專家于倬云先生提出了反對意見,小君也跟他持同樣看法,各位看蒯祥的出生年份,1398年,紫禁城開始營建時已經(jīng)是1417年,當年19歲的小伙子擔任紫禁城的總設(shè)計師,確實有點。。。
反正我要是皇帝,我絕對不會把皇宮的建造重擔交給一毛頭小子。
而于先生提到,可能總設(shè)計師是一個叫蔡信的人,當年朱棣將建造皇宮的任務(wù)交給了工部尚書宋禮。而宋禮又找到了當時繪制設(shè)計圖最牛的蔡信,最后蔡師設(shè)計了一個令皇帝滿意的方案開始督造營建。
當然,還有人提出是楊青等等。
其實,討論故宮的設(shè)計者確實比較傷腦經(jīng),小君更愿意把上面的這些人都當作它的設(shè)計師,諾大的宮殿,是無數(shù)工匠用血與淚共同堆砌而成,他們都是這座宮殿的“主人”!
最后,說說故宮有沒有被水淹過,幾乎是沒有,因為它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尤其是這個(如下圖)
臺基兩邊的龍吐水,當大雨如注時,它們一齊吐水,水又流入地下暗河排出,既考慮了排水,又照顧到了莊嚴,真正的水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