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的民營航天科技公司,什么時候可以實現登錄火星的計劃?
網友解答: 從全球范圍來看,最受大眾矚目的,基本就兩家私營航天公司,一家是伊隆·馬斯克創(chuàng)辦的SpaceX,另一家是杰夫·貝索斯更早創(chuàng)辦的Blue Origin(藍色起源)。SpaceX從
從全球范圍來看,最受大眾矚目的,基本就兩家私營航天公司,一家是伊隆·馬斯克創(chuàng)辦的SpaceX,另一家是杰夫·貝索斯更早創(chuàng)辦的Blue Origin(藍色起源)。SpaceX從成立到今天超過16年,Blue Origin從成立到現在已超過了18年。這兩家公司對同行可以說是很好的參考樣本。
無論馬斯克、還是貝索斯,在科技(創(chuàng)業(yè))圈都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如果“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是條正確的公理,那么就可以這么說,SpaceX能在商業(yè)航天領域堅持發(fā)展今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令世人艷羨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馬斯克這個人本來就很牛逼。同理,Blue Origin在商業(yè)航天領域堅持發(fā)展到了現在,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不小的成功,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為貝索斯很牛逼。要知道,貝索斯創(chuàng)辦的亞馬遜比馬云創(chuàng)辦的阿里巴巴還要強。或者還可以說,這兩個人天生都帶了那么一些好運氣;畢竟,是個人去創(chuàng)業(yè)那都是九死一生,更別提這兩個人還都投身到了短期內商業(yè)前景根本不明朗的航空航天領域創(chuàng)業(yè)。
回頭放眼國內最近幾年才如雨后春筍般出世的民營航天科技公司(有的公司很可能就是為圈錢而來的),又有幾人敢說自己現在或者將來干出的成就一定超越馬斯克、貝索斯?
除了馬斯克、貝索斯都發(fā)自內心地向往太空,以及都很牛逼外,SpaceX和Blue Origin都有屬于自己的、規(guī)模不小的精英人才團隊(特別是工程技術人才)。SpaceX和Blue Origin的背后還有個強大的美國在支撐。比如,美國空軍給SpaceX提供發(fā)射場地,美國航空航天局給SpaceX提供技術支持和訂單,等等。美國不僅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和技術體系、全球第一大的市場,還有更適于像SpaceX、Blue Origin這樣的公司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體制和環(huán)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吳季在接受采訪時曾經這樣說:“我們中國航天是在自主可控的、自力更生的一個條件下發(fā)展起來的。當時是在60年代很艱苦的時期,發(fā)達國家不會跟我們合作,那么我們當時全部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了我們的運載火箭,做出了我們的人造衛(wèi)星。那么在之后中國的航天在世界范圍來說,應該說已經是個航天大國了。”
他還說道:“但是如果說中國是不是一個航天強國呢?現在應該說還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比如說,我們發(fā)射衛(wèi)星的能力,目前我們送到地球同步軌道、大概三萬六千公里高度軌道的衛(wèi)星重量在五噸左右。如果我們說航天強國的話,比如說美國、俄羅斯可以達到二十噸甚至更高的重量。我們還缺少科學衛(wèi)星,在這個應用衛(wèi)星和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這些領域里面,我們科學衛(wèi)星比較少。如果說空間科學、空間應用和空間技術都來考核的話,中國在空間科學方面還是個短板。”
如果中國民營航天科技公司們今后都主要還是沿著SpaceX、Blue Origin已經走過的路向前一步步邁進,那么國內第一家民營航天公司首次登陸上火星都很可能會比SpaceX晚上很多年。國內現在這些民營航天科技公司都還在初期,后面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公司陸陸續(xù)續(xù)被市場淘汰出局或者被幾家(在市場競爭中)實力雄厚的公司并購,未來也還該會相繼誕生一些新的公司。最后,國內能有兩到三家中國版的SpaceX就已經很不錯了,最好還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商業(yè)模式,且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能不同于SpaceX、Blue Origin是最好。
最后不妨看兩個視頻,一個視頻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國企)近期公布的火箭回收制導控制技術,另一個視頻是SpaceX重型獵鷹火箭從發(fā)射到回收的構想畫面(SpaceX已比較成功地完成了獵鷹重型火箭的發(fā)射和回收)。提示一下,火箭垂直起降回收技術還僅是航天科技公司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之一。
網友解答: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能不能開下去都是個問題。
沒有拿出什么成績就進行了幾輪融資,而反觀西半球的SpacdX,都不上市融資的,讓人難免會想壞。
現在發(fā)射個小型衛(wèi)星都失敗,火箭還是固體火箭。就以現在這種技術去談登錄火星,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SpaceX就不一樣了,2023年用自家自制的人類真正意義上的 宇宙飛船 載人進行繞月。計劃2030年進行登錄火星。
但是,沒有一個人不相信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