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表格柱狀圖字體傾斜 灌注樁樁頂標高不夠的原因?
灌注樁樁頂標高不夠的原因?鉆孔灌注樁常見的質量缺陷包括:灌注樁位移、樁頂標高低、浮籠、斷樁、塌孔、擴孔、縮徑。本期主要談鉆孔灌注樁常見質量問題的原因及預防措施:灌注樁位移表達形式:實測樁中心坐標與設計
灌注樁樁頂標高不夠的原因?
鉆孔灌注樁常見的質量缺陷包括:
灌注樁位移、樁頂標高低、浮籠、斷樁、塌孔、擴孔、縮徑。
本期主要談鉆孔灌注樁常見質量問題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灌注樁位移
表達形式:
實測樁中心坐標與設計值偏差超出允許范圍。
形成原因:
(1)施工放樣不準確;
(2)鉆孔機械定位不準確;
(3)鋼筋籠定位不準確或不可靠;
(4)鉆機型號選擇不當。
預防和控制措施:
(1)增強施工人員的責任心,確保測量放線的準確性;
(2)盡量保證鉆機的準確定位;
(3)鋼筋籠的定位應準確可靠;
(4)選擇合適的鉆機類型;
(5)正常接樁。
樁頂?shù)蜆烁?/p>
表達形式:
樁頂標高低于設計標高。
形成原因:
(1)混凝土澆筑時預留高度不足;
(2)灌漿結束時,漿渣過厚,用測深錘難以判斷漿渣或混凝土表面,或測深錘過輕沉至混凝土表面,造成誤測;
(3)澆筑過程中樁頂標高的計算誤差;
(4)樁頭超挖。
預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強管理,增強責任心,確?;炷翝仓r的預留高度;
(2)加重測深錘,在灌漿結束時,加入清水稀釋泥漿,拔出部分沉淀土,以準確測量樁混凝土標高;
(3)認真監(jiān)控實際灌注樁頂標高;
(4)鑿樁頭時,應控制標高,避免欠鑿和過鑿。
鋼筋籠漂浮
表達形式:
鋼筋籠上浮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籠骨架上浮的現(xiàn)象。
形成原因:
(1)鋼筋籠內徑與導管外壁距離小,粗骨料粒徑大,主筋搭接未焊平。在提升導管的過程中,鋼筋籠懸掛在法蘭上;
(2)鋼筋籠主筋彎曲,骨架整體扭曲,箍筋變形脫落或導管傾斜,使鋼筋籠與導管外壁緊密接觸;
(3)混凝土面升至鋼筋籠底部時,混凝土澆筑速度過快,造成鋼筋籠上浮。
(4)導管埋深過大,底部混凝土上浮帶動鋼筋籠上浮。
預防和控制措施:
(1)導管在沉放過程中,必須注意其垂直度,使鋼筋籠內徑與導管外壁之間的最小距離至少為粗骨料最大粒徑的兩倍;
②嚴格控制鋼筋籠骨架的加工質量;
(3)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隨時觀察混凝土面的位置,當混凝土接近鋼筋籠底部時,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量和速度;
(4)澆水前,應確認導管與鋼筋籠之間無吊帶;
(5)澆筑前應檢查鋼筋籠的固定質量,澆筑過程中應加強監(jiān)控。如發(fā)現(xiàn)鋼筋籠松動,應及時處理。
斷樁
表達形式:
斷樁的特點是樁基內兩層混凝土中有泥渣,或者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長,前一批混凝土已經初凝甚至硬化。
形成原因:
(1)在樁基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護筒底腳周圍漏水,或在潮汐砂流中,孔內水位下降,漲潮時,孔內水位差下降,不能維持原有的靜水壓力,護筒周圍重物堆積或機器振動而塌孔,造成樁基混凝土內夾泥,斷樁;
(2)施工人員操作失誤,過度拔出導管或測量已澆混凝土表面標高出錯,導致導管埋深過小,出現(xiàn)拔漏現(xiàn)象,造成層間斷樁;
(3)導管埋深過大,澆筑時間過長,導致澆筑的混凝土流動性降低,混凝土與導管壁之間的摩擦力增大。導管采用提升阻力大的法蘭連接,提升過程中連接螺栓被拉斷或導管斷裂,導致斷樁;
(4)導管連接部分質量差,拔出導管時形成斷樁;
(5)由于混凝土澆筑速度過快,施工人員未能及時拔出導管,或因起重設備不夠,或因施工機械故障,導管內混凝土被初凝堵塞或無法拔出,造成斷樁;
(6)混凝土初凝時間短,或因其他原因中斷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長。下層混凝土復澆時已初凝甚至硬化,導管拔不出來,導致斷樁;
(7)導管安放不當,導管接頭被鋼筋籠卡住,拔不起來,斷樁。
預防和控制措施:
(1)護筒的埋深應滿足要求。在汛期或潮沙區(qū)水位變化過大時,應采取措施加高護筒,增加水頭,或利用虹吸管和連接管,保證水頭相對穩(wěn)定。襯墊周圍不應堆放重物,也不應有機器振動。
(2)嚴格控制導管的提拉速度,提升前準確測量混凝土表面的高度,計算導管埋入混凝土的長度和本次提升高度;
(3)保證導管連接部位的質量;
(4)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秦英頻繁拆除導管,合理配置提升設備,并經常對施工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施工設備處于良好狀態(tài);
(5)混凝土初凝時間必須是正常澆筑時間的2倍以上,夏季施工應添加緩凝劑,以保證混凝土的連續(xù)供應和澆筑,避免澆筑間隔時間過長;
(6)澆筑時,確保導管埋深在規(guī)范允許范圍內;
(7)導管位置應放置準確,避免導管掛鋼筋籠。
塌陷洞
表達形式:
鉆孔過程中,孔壁上的土層坍塌,堵塞孔。
形成原因:
(1)泥漿濃度不足。
(2)外部振動源的影響。
(3)鉆孔時,遇到流沙或地下水。
(4)未按照規(guī)范和技術交底要求進行施工。
預防和控制措施:
(1)在松散粉砂或流沙中鉆進時,特別是采用旋挖法鉆進時,應選用比重大、粘度大的泥漿,并減慢鉆進速度。也可將混有片狀或石的粘土放入孔內,用低錘沖擊將粘土膏和片狀石擠入孔壁,使孔壁穩(wěn)定;
(2)清孔時,應指定專人補水,保證孔內必要的水頭高度,可在6 ~ 7m中段輸入高壓。帶壓用水清孔,下段輸入黃泥6 ~ 7m
(3)機殼周圍一定范圍內不得堆放重物,不得有機器振動;
(4)當孔口坍塌時,可立即拆除襯管,回填鉆孔,然后重新埋設襯管。當塌孔不深時,可采用深埋護筒的方法將護筒周圍的土夯實、壓實,然后重新鉆孔。水上鉆鋼護筒的埋深應進入粘土層。
令
表達形式:
光圈與設計相差超出允許范圍,造成材料和資源的浪費。
形成原因:
(1)鉆桿傾斜;
(2)鉆機設備選擇錯誤;
(3)鉆錐擺動過大。
預防和控制措施:
(1)確保鉆桿垂直,防止井斜造成擴孔;
(2)審查地質報告,認真記錄和分析鉆孔的實際地質柱狀圖,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選擇合適的泥漿指標、鉆頭型號和鉆進速度;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鉆錐擺動過大,并適當控制沖擊鉆頭的提升高度。
縮孔縮頸
表達形式:
(1)孔徑與設計相差超出允許范圍,降低了承載力;
(2)樁混凝土直徑小于設計值,降低了承載力。
形成原因:
(1)鉆齒焊補不及時,磨損嚴重;
(2)地層中有軟塑土(俗稱橡皮土),遇水膨脹。
預防和控制措施:
(1)經常檢查鉆具尺寸,及時補焊或更換鉆齒。有軟塑土時,用失水率低的優(yōu)質泥漿護壁;
(2)加強光圈的檢測。發(fā)生縮徑時,可用鉆具上下反復掃孔,使孔徑擴大;
(3)施工平臺與樁頭標高保持合理的距離,形成混凝土澆筑所需的壓差;
(4)優(yōu)化泥漿設計,保持泥漿比重穩(wěn)定,防止沉淀;
(5)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滿足施工結束時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流動性的要求。
怎樣確定用條形圖還是柱形圖?
條形圖也稱水平柱形圖,呈水平分布;柱形圖垂直分布。
這兩者的特點與適用場景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細微的區(qū)別:
1.當維度很多,維度名稱很長時,最好使用條形圖。
因為橫坐標上的文字是豎排的,當信息較長時,會以45°的角度顯示,不美觀;另一方面,條形圖比較工整;
第二,需要做合成圖的時候,柱形圖會更方便,條形圖會更困難。
第三,其他情況可以根據排版要求使用,基本相同。
柱形圖,用柱子的高度來反映數(shù)據的數(shù)值差異。常用柱形圖,以及:
基本柱形圖、簇柱形圖、堆積柱形圖、百分比堆積柱形圖等。
小好處:
文末,我再送你一張圖表應用對比表:
我是Excel百科,碼字不容易。給我一個贊和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