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雨量器測量步驟 降水量的公式是什么?
降水量的公式是什么?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管來測量,所以可能含有少量露水、霜和松枝。氣象學(xué)上,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都有降水,6小時內(nèi)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稱為6小時降水;24小時內(nèi)落下的
降水量的公式是什么?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管來測量,所以可能含有少量露水、霜和松枝。氣象學(xué)上,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都有降水,6小時內(nèi)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稱為6小時降水;24小時內(nèi)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稱為24小時降水。
液態(tài)降水被稱為降雨,有時兩者是同義詞。單位時間內(nèi)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通常以毫米/小時或毫米/分鐘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降雨量稱為降雨強度。
雨水從天上落到地面而沒有蒸發(fā)、滲透和流失,在水面上積累的水層深度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可以直接表示降雨量的多少。目前常用的測量降雨量的儀器有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直徑一般為20厘米,配有漏斗和瓶子。量杯直徑為4 cm,與雨量管一起使用。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根據(jù)杯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當(dāng)天的降雨量。
根據(jù)氣象局的規(guī)定,24小時內(nèi)的降雨量稱為日降雨量。凡日降雨量在10mm以下的稱為小雨,10.0-24.9mm為中雨,25.0-49.9mm為大雨,50.0-99.9mm為暴雨,100.0-250.0mm為暴雨,250.0mm以上稱為暴雨。由于 我國幅員遼闊,少數(shù)地區(qū)根據(jù)本省的具體情況有其他規(guī)定。比如多雨的廣東,日降雨量超過80毫米的稱為暴雨;在燕 陜西安,少雨的地方,日降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就叫暴雨。
如果你不 don t手邊沒有雨筒。;別擔(dān)心。可以用一些常用的器皿自己做一個,效果挺好的。取一個直徑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紙碗(可以選擇大小合適的方便紙碗),在底部切一個比玉米粒略大的小洞,然后將碗放在沒有蓋子的鍋上。罐子里有一個玻璃瓶,瓶口與碗底的小孔相連。簡易雨筒準(zhǔn)備好了。簡易雨量管完成后,可以放置在地面以上70 cm(管口與地面的距離)的地方接收雨水。雨停后,用秤稱一下瓶子里的水,30克水相當(dāng)于1毫米的降雨量。
制作簡易雨量器的步驟三年級科學(xué)?
1.首先準(zhǔn)備一個中間有圓筒的塑料瓶,然后在圓筒上端貼上雙面膠。
2.用小刀沿著雙面膠帶切開塑料瓶。
3.用剪刀整齊地修補切口。
4.把塑料瓶上端的瓶口朝下,蓋在塑料瓶下端。
5.將刻度紙垂直貼在塑料瓶的表面。
6.在塑料瓶中放入適量清水,使水面與刻度紙的零刻度平齊。
7.這個簡易雨量計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