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看著毫無美感的書法作品卻被書法界認為有很高的成就?
網(wǎng)友解答: 確實如此,有很多傳統(tǒng)書法作品(不包括當今的丑書),看起來似乎毫無美感,但卻被后世推重。搞的當今很多人認為,只有看不懂的東西才叫藝術(shù)。對書法的這種認識我非常的理解,因為之前我就
確實如此,有很多傳統(tǒng)書法作品(不包括當今的丑書),看起來似乎毫無美感,但卻被后世推重。搞的當今很多人認為,只有看不懂的東西才叫藝術(shù)。對書法的這種認識我非常的理解,因為之前我就是這樣。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對書法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有關(guān)系。
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談?wù)勛约旱目捶ǎ皇莻鹘y(tǒng)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看起來毫無美感的“丑書”,二是理解認識書法藝術(shù)當中的“丑”,也就是書法的稚拙之美。
傳統(tǒng)書法當中看起來很“丑”的作品傳統(tǒng)書法中,也有一些作品,看起來似乎毫無美感,但卻被后世推重。魏晉南北朝期間的摩崖石刻等書法,我們先放到一邊不說,我們先了解一些我們耳聞能詳?shù)娜宋锖妥髌钒伞?/p>
首先說說顏真卿,顏真卿的楷書被后世稱之為“顏楷”,與柳公權(quán)一起號稱“顏筋柳骨”,一般大眾對顏真卿的書法更多地認識是他的楷書,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同顏真卿的楷書寫的好。但如果看到顏真卿的行書,很多人一定會大吃一驚,一眼望去可能會感覺,怎么寫得這么難看?。〔徊m大家,我當初就是這樣的。
顏真卿的“丑書”代表作:《祭侄文稿》,寫的潦草不說,看起來似乎毫無美感,而且涂抹嚴重,真不明白這樣的作品竟能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再看看他的其他行書作品《爭座位貼》等,也是一個樣子。
而身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卻認為顏真卿的行書最好,顏真卿的楷書反而是“丑書”“惡札”,看來藝術(shù)家的事情,一般人還真搞不懂。
那米芾的書法又如何呢?米芾的書法如果拿出來給大眾來看的話,估計也是大多數(shù)人說不好。很多人可能會說,這寫的什么?。客崞甙伺?、東倒西歪的。但恰恰是這樣的書法,卻被后世非常推重,甚至有人認為,單論書法來說,米芾的書法當為宋四家第一。
還有明末清初的傅山,更是書法“丑書”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宗師級人物,傅山的書法理論是:“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而這個理論,被當今“丑書”創(chuàng)造者奉為金科玉律,估計傅山地下有知,一定會跳出來對這些人破口大罵的。
但如果你要看看傅山的書法作品,確實有一些作品看起來似乎也是毫無美感,但傅山的書法對清代以后的書法影響是非常大的。
正確認識書法藝術(shù)中稚拙之美如何認識和理解書法當中的稚拙之美,也就是那些看似毫無美感的作品呢?我們還是要從傅山“四寧四毋”的書法理論說起。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明末清初之際,清代帝王推崇趙孟頫、董其昌的書風,結(jié)果世人學二者的書法,但學不到位,結(jié)果反而形成了一種柔美、軟俗的病態(tài)風格,這種風氣當時籠罩著書壇。傅山正是看到了這種現(xiàn)象,所以提出了“四寧四毋”的一種書法理論。傅山主張作字要重視骨氣,雄肆奇逸,率直倔強,我行我素,反對那種熟媚綽約、搔首弄姿的書法。
因此這里的拙、丑、支離和真率,主要想說的是,作書要率直,不要人為的那種矯飾,要質(zhì)樸天真,沒有刻意的痕跡,看起來似乎雜亂無章,毫無美感,但是卻是書法家學識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真情實感的流露。
這里的“丑”不是真的“丑”,雖然外表看起來不美,但卻有不事妝點的淳樸之美,內(nèi)在美,陽剛之氣。外表丑而神質(zhì)美,也是傳統(tǒng)書法中某些書家的一種風格。
蘇軾曾經(jīng)說過“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其實也是提倡率真、自然,不刻意加以人工布置,寓情于書,順勢而為,有意無意間忘我而為,一氣呵成的一種體現(xiàn)。
認識到了這些之后,我們再回過頭去看前面我們說過的那些作品,例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通過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顏真卿的為人及書法主張。這個時候再看這幅作品的時候,仿佛帶我們穿越了千年的時空,看到了顏真卿面對侄兒的人頭,萬分悲痛,在哽咽中寫下了這篇文稿。這時我們就能理解,為何這幅作品潦草異常,涂抹嚴重還具有那么高的藝術(shù)價值了。
所以,隨著我們對書法學習的越深入了解,越能真正地去欣賞一些書法作品。但這“丑”是丑中有美,與現(xiàn)代的這種丑書是不同的。
網(wǎng)友解答:其實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我也有這種疑問,為什么有些書法作品看起來非常的丑,卻還被寫進了書法史,作為經(jīng)典作品來介紹,很多書法家還都愛不釋手的臨寫。
篆書和隸書就不用說了,太對了,還有魏碑,就連行草書也有很多根本就看不懂,就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是看不懂,只感覺就是寫的很丑,也找不出形容詞來形容。
極致文稿局部如下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估計在很多的人眼里還不如當今的普通書法家吧,即使是很多書法專業(yè)的學生。
后來學到了五代時期的楊凝式的《盧鴻草堂十志圖拔》更是讓我為之一震,有一次突破了我的審美,從字型到結(jié)構(gòu)再到用筆都難以接受。
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拔》如下圖:好在他還寫了一幅《韭花帖》,這本字帖漂亮,估計一般人都會喜歡的。
楊凝式之后,楊維楨的書法也不好接受,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也是看不懂的。
很多書法專業(yè)的人也直呼楊維楨的書法口味太重難以接受。
楊維楨書法作品如下圖:更有甚者就是明代的徐渭了,他的作品估計會被一些人認為是江湖派吧。南京有一位著名書法家就學習徐渭的書法,估計會收到不少的罵聲吧。
徐渭書法作品如下圖:
再往后,如青代的金農(nóng)的漆書和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吧。到現(xiàn)在還有人說他是野狐禪呢。
鄭板橋亂石頭鋪街體如下圖:這些我們看不懂啊,可是這些都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經(jīng)典名作,這樣的書法家還有很多很多,包括清代的何紹基,還有一批清代民國學習魏碑的書法家,凡是寫的好看的好像都沒有進入書法史。
比如黃自元、林則徐的楷書,寫的都非常漂亮,可是你讀遍書法史也找不到他們的名字,我是后來在酷米上知道的。
寫的好看,又進入書法史的,估計就是趙孟頫了吧。
這就是書法吧,一眼看上去好的東西,未必真的是好的,真正好的東西需要慢慢去琢磨。
如果一幅作品,一個從來沒有學過書法的人一眼看上去就說他是天下第一楷書,那么,要么這個人是一個天才,要么這句話是相反的。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