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為什么要用別人配音?
網(wǎng)友解答: 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都是一派胡言。周星馳電影之所以要用配音,當(dāng)然是因為他普通話不太好,但是要照顧的是臺灣市場。順便說句,大陸是相當(dāng)于臺灣來說的;內(nèi)地才是相當(dāng)于香港來說的。提到
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都是一派胡言。周星馳電影之所以要用配音,當(dāng)然是因為他普通話不太好,但是要照顧的是臺灣市場。
順便說句,大陸是相當(dāng)于臺灣來說的;內(nèi)地才是相當(dāng)于香港來說的。提到香港演員周星馳,這幫子半吊子們居然說是為了照顧大陸市場,真是一群沒文化的人。
大家都知道,香港電影從50年代起步,經(jīng)過李小龍等前輩開拓,到70年代許氏三兄弟市井喜劇初步興起,8、9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尤其是85-95年這10年,是香港電影最火爆的10年。雙周一成是當(dāng)時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存在。
但很多人不知道,香港電影并不是靠香港一個地方票房就能養(yǎng)得起,而是要靠臺灣和整個東南亞市場。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好了。80年代的時候成龍一部電影片酬就要300-500萬港幣了,但是那個時候一部電影在香港的票房,破千萬很罕見,光靠香港地區(qū)的票房肯定是虧本。但是成龍電影能夠賣到臺灣、韓國甚至日本,而且都非常受歡迎。所以香港地區(qū)是當(dāng)時整個東亞地區(qū)電影中心,至少80年代是這樣。
而其中臺灣票房是香港電影最重要的市場,比香港的票房還要重要。因為日本或者韓國這些畢竟是外國,華語電影畢竟不像他們本土片那么受歡迎,但是臺灣和香港都是中華文化圈啊,大家文化是一樣,都說中國話。我就舉1985年成龍幾個電影的票房為例。
要注意,這里面的臺北票房并不代表全臺灣地區(qū)的票房,只是臺北一個城市票房。整個臺灣省票房一般來說是臺北票房的2倍左右,所以基本上一部電影在臺灣的票房肯定高于香港票房。
這種情況從70年代開始就一直如此,一直到90年代,臺灣都是香港電影最重要的市場,靠著臺灣市場和海外市場,香港電影才有曾經(jīng)的繁華。成龍如此,周星馳自然如此。周星馳在90年代《賭圣》成名以后,片酬就水漲船高,92年“周星馳年”之后,他的片酬直接跳到800-1000萬港幣水平。這只是他一個人的片酬,加上其他演員片酬和拍攝費用,一部電影制作成本最高可以到2000-3000萬港幣,而當(dāng)時一部電影在香港的票房最多5000萬那就是年度票房冠軍了。
所以,靠香港一個城市養(yǎng)不活雙周一成這種大明星,必須要靠臺灣和海外市場。
既然如此,那香港電影就必須要在臺灣上映,那么問題來了,香港本地人看電影都是看粵語片,但是臺灣人聽不懂粵語啊,怎么辦?
所以香港電影都有2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粵語,一個版本是國語。如果大家當(dāng)年看過DVD影碟機碟片的,都知道雙聲道有2個選擇,一個是國語,一個是粵語。就連香港歌手發(fā)行的歌曲也是有粵語版和國語版。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因為臺灣市場對香港電影和香港娛樂圈的重要性實在太高。
那么當(dāng)時香港電影拍攝完以后都要剪2個版本,但是有的演員他國語不行怎么辦?。?/p>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蔡少芬,蔡娘娘,一直到后來到內(nèi)地拍《甄嬛傳》,她普通話還是說不好,只好找人配音啊。
周星馳的普通話也是不行的啦。
大家看《功夫》,這是周星馳自己原音演出,大家可以聽聽,普通話發(fā)音很別扭的啦。包括看現(xiàn)在很多采訪,周星馳的普通話也還是不太好的啦。這都是他學(xué)了十幾年以后才有這個樣子,當(dāng)年90年代的時候,周星馳完全講不來普通話的啦。
所以周星馳的電影在臺灣上映,必須要找配音的啦。就是石班瑜先生啦,大家小時候看的90年代所有周星馳電影,都是他配音的咯。
尤其是那個魔性的笑聲,是石班瑜的聲音,周星馳根本笑不出來的啦。
就是這個樣子啦。
網(wǎng)友解答:周星馳為何用配音?老王有以下兩大方面的說明。
周星馳本人普通話不過關(guān)。
香港出生的周星馳,從小接觸的多是香港人,多講的是粵語話,周星馳會講一口流利的粵語話。
周星馳早期的電影都只是在香港等地方播放,那是周星馳電影全都是粵語。隨著香港電影的發(fā)展,時局的變化,香港電影需要走向內(nèi)地,這時電影必須用普通話來呈現(xiàn)給內(nèi)地觀眾。
周星馳的普通話是很不過關(guān)的??催^周星馳普通話采訪以及周星馳參加內(nèi)地綜藝節(jié)目的網(wǎng)友們都會知道,周星馳的普通話生硬,發(fā)音有些地方都不標準。反觀周星馳的電影,周星馳所飾演的角色,或悲或喜,感情表達夸張,周星馳的普通話是完全駕馭不了的。
周星馳的御用配音——石班瑜
石班瑜,中國臺灣配音演員。石班瑜早期從事廣播電臺主持綜藝節(jié)目,出演的廣播劇曾入圍臺灣的“金鐘獎”。1985年開始進入配音界,師從有“臺灣配音皇帝”之稱的陳明陽師父。
石班瑜聲音很尖,不純正,并不是一個好的配音演員。但他聲音接近周星馳,語調(diào)有些夸張,很適合周星馳電影中所飾演的角色。能夠達到周星馳所要的“無厘頭”感覺。
果然,1990年《賭俠》籌拍,劇組為周星馳尋求配音演員,石班瑜順理成章的進入劇組,從此成為了周星馳的御用配音。
周星馳和石班瑜的結(jié)合,可謂是周星馳成就了石班瑜,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
如果喜歡老王的觀點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