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與清朝的滅亡有何不同?
網友解答: 關注水調大隊,理解更多歷史問題!既然題主講到明朝的滅亡與清朝滅亡的不同點,那我們就先看一看明朝的滅亡,再看看清朝的滅亡。明朝滅亡的原因1.明朝末年,全世界進入小冰河時期。小冰
既然題主講到明朝的滅亡與清朝滅亡的不同點,那我們就先看一看明朝的滅亡,再看看清朝的滅亡。
明朝滅亡的原因1.明朝末年,全世界進入小冰河時期。小冰河時期是指中國明朝末期出現了極冷的氣候災害,是千年來最冷的時間。它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fā)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這就導致了明朝臣民不聽話了。
2.崇禎帝的不當統(tǒng)治。明末皇帝崇禎在政治上大力打擊宦官,甚至把忠心耿耿的魏忠賢殺死,導致政黨失衡;而且國家稅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是第二個原因。
明熹宗在去世前,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是個可以與之共商大事的人,“恪謹忠貞,可計大事”!3.民族關系失調。北方的蒙古多次侵略明朝;東方的日本倭寇也來中國搗蛋;東北還有個滿清。這些長年累月的戰(zhàn)爭明朝打完一個還打一個,多累啊。因此民族關系關乎著一個政權的統(tǒng)治。
4.土地兼并嚴重。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現象非常嚴重,權貴階層仗著自己的權勢,從底層農民手中巧取豪奪,強占土地。之后權貴階層可以通過各種特權,免于向國家繳稅,而農民失地之后又無稅可繳,所以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朝廷的收稅任務全部攤派到了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身上,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農民受不了了。
清朝滅亡的原因1.停留在封建社會。外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中國不思進取,仍停留在封建社會。列強看中國好欺負,開始剝削中國,發(fā)動多次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實際不止八個)等。
2.民族關系失調。清朝屬于滿族創(chuàng)立的政權,但是中國大部分是漢族。滿族統(tǒng)治者沒有處理好漢族與滿族的關系。
3.思想文化。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幫助了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國家,卻令人不思進取。西方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或者社會主義社會,而我國思想落后,當然會滅亡。
4.慈禧的不當統(tǒng)治。慈禧統(tǒng)治集團是一批死保已得利益,不憫民艱,守舊衰謬之人,他們屏棄更年輕有新變革思想的人,維護集團利益,不肯改旗易幟,反對變法維新。
5.土地兼并嚴重。清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現象也非常嚴重,社會矛盾更激化了。
結論明清滅亡的不同點是:
1.明朝的天災。2.清朝的思想落后。3.不當統(tǒng)治者人物不同。
個人拙見,見笑諸公。
網友解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答案卻十分簡單。
王朝更替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每個王朝晚期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卻都是王朝施政失敗的必然結果。
如果不是滿清入關,明朝滅亡與中國歷史上其他王朝的衰敗沒有什么兩樣。兩百余年王朝統(tǒng)治,土地被官員和大地主所兼并,百姓失去生產資料,遇上災年,為了活命起來造反。而朝廷腐敗,加之財政吃緊,無法有效用兵,最終被新政權推翻。
但滿人入關部分改變了明朝滅亡的屬性,由內亂變?yōu)閮韧饨焕?,落后的游牧民族取代了先進的農耕民族政權,即便如此,明朝滅亡也沒有挑出王朝變遷的老套路,還是同類政權的替代過程。
清朝滅亡卻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沒有西洋人的影響,清朝可能會存在更長時間。
清朝的滅亡,不再是同類政權的更替,而是先進文明取代落后文明的過程。
滿人的貴族們并沒有犯明朝官員的錯誤,但他們卻處在一個錯誤的時代。
同治十一年,李鴻章在復議制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言:“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于中 國,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p>
孫中山先生當年說過: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朝得到喘息之機,洋務運動帶來的“同光中興”一度讓人看到追趕西方的希望,但甲午戰(zhàn)爭徹底打破了國人的幻想,讓更多的人明白“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統(tǒng)治階級的遮羞布,不打破舊有家天下的傳統(tǒng),國家永遠不會富強。
清朝滅亡,就變的理所當然。
當一個政權被所有人拋棄的時候,縱然有再多的軍隊,也都無濟于事。
時代要淘汰你,連招呼都不打。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xiāng)關,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