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語為什么有點跟粵語相似?
網(wǎng)友解答: 越南語與粵語不相似,只是有一些詞語發(fā)音與粵語相同,比如:廣東的醬油就讀 Sei Yao;越南的讀音是 Xi Dau;越南語也與一些普通話讀音類似,比如:中國讀 Zhong G
越南語與粵語不相似,只是有一些詞語發(fā)音與粵語相同,比如:廣東的醬油就讀 Sei Yao;越南的讀音是 Xi Dau;越南語也與一些普通話讀音類似,比如:中國讀 Zhong Guo;越南讀 Trung Quoc;加之廣西讀 Guang Xi;越南讀 Quang Tay.........
越南與中國文化有著歷史的顏淵,遠的不說,在未被法國殖民之前,越南人使用的文字是古漢語,即使現(xiàn)在越南的大多數(shù)旅游景區(qū)都還有寺廟或是老建筑,都可以看到中國古文字的出現(xiàn),另者他們的節(jié)日習俗大多都還保留著,與中國相似。
越南語與廣西自治區(qū)的壯話發(fā)音最為接近與相似,特別是廣西武鳴地區(qū)的壯話,好多年前,在三年一班的同學中就有同學來自武鳴,他們學越南語極快,往往是班上的前茅。以下為廣西電視臺的壯語新聞與越南電視臺的新聞,大家可以聽一下對比壯話與越南語的相似處與區(qū)別。
廣西電視臺壯語新聞。
越南電視臺新聞。
網(wǎng)友解答:這個問題只能會說或會聽粵語的人才能解答,本人雖然是廣東客家人,但自從小看TVB長大,早就學會了粵語,而且長居廣州快二十年,下面是我錄的粵語視頻——以備檢驗。
注:其中一個“國”字不小心讀了懶音,忽略吧。
進入主題,精通粵語的人來告訴你:其實根本一點都不像!
從學術(shù)角度來說,粵語與越南語是完全兩種不同的語言。但要是展開講,就太長了,而且還不一定人人能懂,所以我還是錄個視頻來給大家直接感受一下:粵語單詞讀法VS越南語單詞。
從視頻對比中看,粵語與越南語差別非常大,所謂“聽起來很像”那只能作為直接的觀感感受,但不能作為語言上的分屬定義,正如我在視頻中所說的,越南語中的“干部‘和普通話還更像,那么你能說越南語像普通嗎?
顯然不能。漢語就是漢語,是中文。而越南則屬于高棉語系統(tǒng)。
好,現(xiàn)在來解釋一下,為什么越南語里會有不少詞匯很接近中文(泛指含普通話在內(nèi)的所有漢語)
一、眾所周知,越南近代以前沒有文字,其統(tǒng)治階級與讀書人學的就是漢字與來自中國的書籍?,F(xiàn)在的越南拉丁字母都是法國侵略者來到后才幫他們造的。
二、但是,沒有文字不代表就沒有越南語,和中國周邊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含朝鮮)一樣,越南有自己的語言,叫”字喃“——提到字喃,就不能不提下面這位人物
【士燮】——字喃就是在他的引領(lǐng)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
士燮,漢末三國時期割據(jù)交州一帶的軍閥,漢代蒼梧郡人(今廣西梧州),任交趾太守四十余年(孫權(quán)吳治下)。就像我們?nèi)A夏族的人文始祖黃帝一樣,他就好比越南的黃帝與倉頡,被越南陳朝(公元1225-1400年,我國南宋年間)追贈為”善感嘉應(yīng)靈武大王“,今越南仍有他的廟宇:
門樓上書”南交學祖“——這是他在越南的尊稱,證明越南人完全肯定他的人文之功。
那么,他又和越南語有什么關(guān)系了?
明代《殊域周咨錄》說他:
“取中夏經(jīng)傳翻譯音義,教本國人,始知習學之業(yè)。然中夏則說喉聲,本國話舌聲,字與中華同,而音不同?!?p>這句話完全概括了越南語的前世今生,即士燮取漢字為越南語配音,這一套方法和古代的朝鮮半島的話一樣,所以,韓語中很多發(fā)音也很像中文,我閑來無事也錄了一個視頻,當然我不是學韓語的,發(fā)音不準請勿見笑,下面是我分別用國語、粵語、客家話,最后到韓語來念讀的視頻:這種方法不獨見于越南和韓國,還包括中國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如唐宋時期的南詔國與大理國:
南詔德化碑上的文字,你看上去就是漢字,但實際上它只是注意,明代楊慎《滇載記》 曰:
“其文用方音”、譯僰音為漢語、以僰人之言為書”——漢語是不是異常強大???中國人犯得頭拼命學外語么??既然也說開了,其實日語的發(fā)音,也是”中字日音“,只不過這個字卻不是常規(guī)的漢字,而是”燕樂半字“:
這是敦煌出土的唐代樂譜,唐代的樂師將漢字簡化變成了音符,用于記譜。朱熹的《琴律說》中有詳細記載:
你可以看出,日語的文字完全是完全照搬了這個”燕樂半字譜“,而日本人聲稱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片假名與平假名,是不對的,只能說他們在這個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了他們的文字。
好了,說了那么多,其實就是想告訴題主,越南語本身就是來源于漢語,其語言與漢字同音或近似音的情況100%是因為他們的語言中本來沒有的事、物詞匯而直接借用了漢字(包含發(fā)音,圖省事)。日語、韓語的”日字漢音“與”韓字漢音“情況與此一模一樣。
最后,再說說為什么越南語從聽覺上感覺像粵語,其實答案還是出現(xiàn)在士燮身上,看下面兩張圖便明白:
左邊為越南人在士燮的幫助下自創(chuàng)的“喃字”,盡管數(shù)量很少,但是在越南民間是一直存在的,從目測來看,其形體當歸屬為漢字,然而,但凡對漢字的創(chuàng)造原理與結(jié)構(gòu)常識有點了解的話,都知道這種類型的字是傳統(tǒng)漢字中的“污”字——就是說它形體丑,結(jié)構(gòu)混話不講構(gòu)字章法,在漢字里,此類字體一般多用于表達不雅、粗俗、古怪之類的意思。
今天的粵語是原百越語與唐宋衣冠南渡及元明清的多個朝代帶來的中原漢語古代官話融合發(fā)展而來的,但不管怎么樣發(fā)展,總會有一些古老的遺存,其中粵語的專屬字體就是右圖那樣的——和字喃一樣,用肉眼都能看得出來,其構(gòu)造原理與越南的字喃文是一樣的,亦即均為中原“雅文”所不屑與不用之的異體字風格(學術(shù)上叫“孽乳文”)。
由此可見,不難推斷出,如同粵語中仍然會有古百越語的遺存一樣,越南語中也同樣會有古百越語的遺存。因為自秦朝開始,越南就一直屬于中國,直到宋代才脫離中國獨立,所以說,粵語與越南個別地方的發(fā)聲原理很像,這并不奇怪。
但是正如答主不厭其煩的強調(diào)的那樣,都過了兩千年了,各自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不再可能會有太大的聯(lián)系。
說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