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都是膀大腰圓,現(xiàn)代的八塊腹肌是不是打不過過去的將軍?
網(wǎng)友解答: 在我國古代的繪畫和雕塑中,猛將們大多都是圓臉粗腰,大腹便便的形象。如果這僅僅是審美問題,但是我國傳統(tǒng)用來形容猛男的成語也是虎背熊腰、膀大腰圓這種突出猛人腰要夠粗的形容。但是現(xiàn)
在我國古代的繪畫和雕塑中,猛將們大多都是圓臉粗腰,大腹便便的形象。如果這僅僅是審美問題,但是我國傳統(tǒng)用來形容猛男的成語也是虎背熊腰、膀大腰圓這種突出猛人腰要夠粗的形容。但是現(xiàn)代各種影視作品中硬漢的形象,大多都是那些八塊腹肌肩寬腰細的猛男。而在我國古代的各種繪畫、雕塑作品中幾乎見不到像現(xiàn)代健美運動員這種大胸肌,八塊腹肌的形象?,F(xiàn)在不少人印象中的那些搏擊運動員似乎也大多是八塊腹肌的形象,就比如UFC著名的選手康納·麥格雷戈。
那么到底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呢?這其實是因為現(xiàn)代搏擊運動員大多狗公腰八塊腹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現(xiàn)代搏擊是稱體重來進行比賽的,現(xiàn)代搏擊比賽為了保證公平,避免姚大明大戰(zhàn)郭小明這樣明顯實力差距的情況,搏擊格斗比賽就分了很多量級,比賽前要去稱體重來決定你跟體重與自己基本一致的對手進行對抗。所以格斗運動員們?yōu)榱吮苊獬霈F(xiàn)比自己塊頭大一號的人因為突擊減肥導(dǎo)致體重相當(dāng)來跟自己打,所以格斗運動員們在比賽前都會去突擊減肥打比自己自然體重低一個甚至是兩個量級的比賽。這種情況下,導(dǎo)致了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格斗運動員基本都是八塊腹肌狗公腰的體型。
其實想做到八塊腹肌這種狀態(tài),主要是體脂率要低,我們每個人都有腹肌,但是想讓腹肌輪廓明顯,需要夠瘦都能看出來。體脂率低的人即便不怎么鍛煉腹肌,也一樣能看出八塊腹肌。其實不只是格斗運動員們這樣,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些八塊腹肌的男演員們也都是這樣,都是在在拍戲前為了身材好看而突擊減肥,在不拍戲的時候他們也難以保持熒幕上八塊腹肌的形象,比如著名的動作明星杰森斯坦森,在電影里的形象是明顯的八塊腹肌,但是在不拍戲的時候一樣有肚腩。
因為從生理角度來說人類的腹部儲存一點脂肪的才是正常進化的結(jié)果,有一部分脂肪不管是抵御各種天災(zāi)導(dǎo)致的食物匱乏或是對抗寒冷都有重要作用,人有脂肪的存在本來就是人類進化的結(jié)果,并非說脂肪越少就越好。這些動作明星和格斗運動員想保證八塊腹肌一般需要經(jīng)過幾個星期去進行大量有氧運動,然后加上把飲食調(diào)整為無淀粉無油低糖低鹽低水分的減脂階段,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看到的八塊腹肌青筋暴起的身材。而在不拍戲度假的時候,之前就有媒體拍到杰森斯坦森在海邊度假的照片,杰森斯坦森不去控制飲食和加強鍛煉,一樣八塊腹肌消失不見,根本看不出來。
很明顯,上圖中看不到八塊腹肌并非因為杰森斯坦森的腹肌退化了,只是因為體脂率上升導(dǎo)致的腹肌形狀不明顯而已,其實肌肉都還在,就是多了一層脂肪看不出形狀。很顯然這多出來的一層脂肪不可能影響到杰森斯坦森腰腹的發(fā)力,多這么一層脂肪僅僅是沒有八塊腹肌那么好看而已。
當(dāng)不需要稱體重的時候,格斗運動員的體型也不是八塊腹肌的,比如PRIDE無差級比賽中曾經(jīng)的無敵王者、來自俄羅斯的外號“格斗沙皇”、被格斗迷們冠以“60億最強男”稱號的菲多·艾米連科。他的身材也一樣不是八塊腹肌,腰部也有贅肉。但是他MMA比賽的戰(zhàn)績是:37戰(zhàn)33勝4負1場無效。其中勝利的比賽中有9次擊倒對手,16次是降服對手,8次點數(shù)判定勝利,失敗僅有1次被降服,3次被TKO。
同樣體重不設(shè)上限的重量級比賽中,其他格斗選手體型也一樣有很多膀大腰圓的,比如UFC賽事中的著名選手,人送外號“大肚佛”的羅伊·尼爾森,可以看到他的體型其實就是很標(biāo)準(zhǔn)的中國古代膀大腰圓的傳統(tǒng)武將的體型。
世界大力士比賽第一名:立陶宛大力士齊德魯納斯·薩維卡斯,一樣是膀大腰圓的體型。這是因為現(xiàn)代管對于人類力量起到至關(guān)重要作用的肌肉群叫做核心肌肉群,指的就是在腹部前后,負責(zé)保護脊椎穩(wěn)定的腹橫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這一部分重要肌肉群,比如古代所說的丹田,也在一定程度上與現(xiàn)代核心肌肉群重合,說明古人早就意識到這一部分肌肉群的重大作用。這一部分核心肌肉無論是出拳還是踢腿或是提起扛起重物,都是主要發(fā)力的肌肉群。而之所以人類主要集中在腰腹部位堆積脂肪,也是因為有作為支撐和緩沖的脂肪,也可以給肌肉帶來輔助發(fā)力和保護的作用。如果沒有脂肪作為支撐和緩沖,猛地發(fā)力其實很容易拉傷肌肉。
古代武將膀大腰圓,有些人認為是中國和歐洲審美不同,希臘雕塑大多都是八塊腹肌的形象。但實際上,希臘雕塑中拳擊手也一樣不是八塊腹肌的形象?,F(xiàn)藏于羅馬的德烈·特爾默博物館內(nèi)的休息的拳擊手,是公元前1世紀(jì)左右希臘著名雕塑家涅斯托爾之子、阿坡隆尼奧斯所作的。從雕塑上也能看出拳擊手腰上有明顯的贅肉,這說明即便是喜歡八塊腹肌的古希臘人,當(dāng)時的拳擊手也一樣是腰上有贅肉的。
之所以古代武將們都膀大腰圓,這是因為有一定的脂肪是可以在戰(zhàn)場上這種有巨大運動消耗的情況下,可以給武將提供長久持續(xù)的能量供給,保持身體體力充沛和正氮平衡。如果是八塊腹肌的硬漢,雖然他的肌肉很好看,但是因為體脂太低,在需要長時間高強度作戰(zhàn)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他的體能就不夠了。因為人只要運動就需要能量,在儲存的糖元消耗完之后,還沒有脂肪可以分解提供能量的話,缺乏能量供給就沒有體力了。而且脂肪還能有效的作為被打擊時候的緩沖。一定的脂肪帶可以有效吸收被打擊時的動能,瘦子打胖子的時候就會有很明顯的體會,打到身上對方肉就是一圈漣漪,根本打不動。而且就算面對利刃也可能因為有脂肪導(dǎo)致沒能完全躲過的利刃只是砍到脂肪,沒有切斷肌肉與筋骨造成殘疾,這樣體脂高也增加了戰(zhàn)場上的生存能力。
體脂高的話,只要沒高到影響活動的情況,那么帶來的負面作用不過就是體重增加而已。不管是古代武將也好,還是現(xiàn)代大力士也好,他們的脂肪量都沒有達到影響靈活性的程度,而雖然一般都說瘦子靈活性高,但是短距離爆發(fā)力瘦子是遠遠比不上膀大腰圓的肉山型戰(zhàn)士。這種膀大腰圓的戰(zhàn)士瞬間爆發(fā)的速度,一波就能帶走八塊腹肌的瘦子。更不用說脂肪帶來的體重在戰(zhàn)斗中并不是壞事。中國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摔跤的記載,一直到清代都是軍中盛行的運動,就是因為古代在穿鐵甲的情況下,可能用刀根本都砍不動對手,但是自己也有鐵甲,只要扛著攻擊近身摔倒對方就可以直接補到捅刺甲縫。脂肪帶來的額外體重可以有效讓對手更加難以摔倒自己,對方那么重加上一身鐵甲抱都抱不動,怎么打?而古代一些猛將的記錄中,他們干脆把瘦小的普通士兵抓起來當(dāng)武器掄砸,這你讓八塊腹肌的小體重選手如何匹敵?
網(wǎng)友解答:其實現(xiàn)在最能打的,依舊是這個體型。象梅威瑟,嘴炮,帕奎奧之類的。只是在該級別牛逼,而古代打仗起來,可不分級別。所以古代沖鋒陷陣的武將必定是重量級的人。
然后你再看看重量級那些大神的身材。
下圖這些人,應(yīng)該大家都認識吧。即使個別體脂率不高,但依舊腰部很粗,而不是施瓦辛格,史泰龍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