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備案有沒有期限限制?
網(wǎng)友解答: 謝邀。這個是有限制的。首先根據(jù)條文要求,近年四月底前就要進行備案登記,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對于合格的平臺就允許登記,對于不合格的平臺會給出整改意見,然后給予平臺1-3個月的時間
謝邀。
這個是有限制的。
首先根據(jù)條文要求,近年四月底前就要進行備案登記,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對于合格的平臺就允許登記,對于不合格的平臺會給出整改意見,然后給予平臺1-3個月的時間進行整改,責令在有限期內(nèi)再次提請備案登記,對于二次備案還不能通過的平臺,可能就要宣判死刑了,目前來看除了深圳廈門有備案動作外,北上廣目前暫時還沒有平臺進行登記,仍處在觀望階段。
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來看,四月底前完成備案的要求顯然不現(xiàn)實,很有可能會延期到年底,就向上次要求平臺對接銀行存管一樣,也是延期了1年,而且備案通過也不代表就一定安全,對于頭部平臺來說備案通過只是增信而已,對于小平臺即使首批備案通過也不會有什么人投,這就是現(xiàn)實,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
網(wǎng)友解答:P2P備案是有期限的。
有幾個時間點。
第一個時間點
57號文要求,2016年8月以前上線的平臺,才能備案,2016年8月24日新增平臺不預備案。
第二個時間點
57號文要求,2018年4月底完成主要P2P平臺備案登記。
第三個時間點
57號文要求,2018年6月底完成全部備案,要求所有平臺完成備案,這個是最后期限。
這個時間其實是非常緊張的,至今為止,官方公布的通過備案的平臺一家也沒有。究其原因有這么幾點。
1、雖然政策制訂了統(tǒng)一的要求,但是并沒有劃分細則,這就導致了有些政策要求落到實處時出現(xiàn)了困難,致使備案無法快速有效的推進。
2、政策制定了很多條條框框,一些條款執(zhí)行時,太過高大上,平臺整改完全無法下手,平臺消化吸收政策要點需要過程,整改需要制定方案,實施需要時間,驗收需要時間,驗收不合格整改還需要時間。
3、備案都是頭一遭,大多都在觀望,而且需要因地制宜,一些細節(jié)政策的商討,變通,落實還需要時間。
看現(xiàn)在的進度,6月底想完成備案,可能性不是很大。老財推測,備案期限可能會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