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山石窟景區(qū)簡介,天龍山石窟的歷史?
天龍山石窟景區(qū)簡介 天龍山石窟的歷史?天龍山石窟的歷史? 龍山石窟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元代(公元1271~1368)道教石窟群。[1]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處的龍山山
天龍山石窟景區(qū)簡介

天龍山石窟的歷史?
天龍山石窟的歷史?
龍山石窟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元代(公元1271~1368)道教石窟群。[1]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處的龍山山頂。主洞開鑿于元代太宗六至十一年(公元1234~1239年)。共有8個洞穴,分別是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大法師龕、七真龕和兩個辯論龕。天龍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處的天龍山腰。天龍山又稱方山,海拔1700米。這里風(fēng)景優(yōu)美。歷史上,它曾經(jīng)是北齊皇帝高洋之父高興的避暑宮。四周山巒起伏,松柏蔥郁,山頭龍王石洞泉水蕩漾,山前溪流潺潺。由于北齊時山腳下建了天龍寺,后人習(xí)慣稱之為天龍山。宋代天龍寺易被稱為圣壽寺。1948年發(fā)生火災(zāi),寺廟被燒毀。1981年,太原南郊南大寺搬遷,現(xiàn)已翻新。
天龍山石窟和龍山石窟哪個好?
龍山石窟
龍山山峰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唯一的道教石窟,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號披云子)主持,于元初開挖。同時修建的道觀浩天觀已被打破,但石窟保存完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云岡、龍門等佛教石窟相比,龍山石窟規(guī)模不大,主要包括虛皇龕、三清神龕、臥如龕、玄真神龕、三大法師神龕、七真神龕和另外兩個神龕。在這些石窟中,有40多尊石雕像,包括三清祖先和其他道教仙女雕像,以及全真派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和其他道教真人雕像。無論是三清祖先的仙女雕像,還是王重陽的道教真人雕像,他們都非常生動。
道教石窟不同于佛教石窟的精致。道教石窟風(fēng)格簡單莊重,手法簡潔,服飾簡潔。它與佛教石窟的雕塑風(fēng)格有明顯的不同。在一些壁龕中,石窟頂部雕刻著蓮花、龍鳳等圖案,在一些壁龕的兩側(cè)和前壁上留下了元代的標題。這些都是研究元代道教發(fā)展史和石窟藝術(shù)的重要材料。
很多人會把太原郊區(qū)的龍山石窟和天龍山石窟混淆,這是兩個不同的石窟。龍山石窟是道教石窟,天龍山石窟是佛教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