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旅行者一號飛過木星和土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時沒有發(fā)生碰撞?這個路線也設計過嗎?
網(wǎng)友解答: 腦海里印象是不是認為小行星帶中的小星星之間距離都是很密集的,就像是道路上堵塞的車輛長龍一樣?就和這圖片上一樣,密密麻麻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小行星帶空間很寬闊。寬闊到什么
腦海里印象是不是認為小行星帶中的小星星之間距離都是很密集的,就像是道路上堵塞的車輛長龍一樣?就和這圖片上一樣,密密麻麻的?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小行星帶空間很寬闊。寬闊到什么程度呢?先看定義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nèi)介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qū)域,由已經(jīng)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tǒng)計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fā)現(xiàn)。
由于小行星帶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qū)域,估計為數(shù)多達50萬顆,這個區(qū)域因此被稱為主帶。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qū)域內(nèi),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帶。這么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
1點多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1.5億公里)里面的空間,才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并且體積不大。分布在這么大的圓環(huán)空間,并且不是同一個平面,衛(wèi)星經(jīng)過小行星帶,形象一點就是在過一個標準足球場的時候,擔心碰到一?;ㄉ锥?。
再加上衛(wèi)星路徑肯定經(jīng)過設計優(yōu)化的,只要避免不要太靠近小行星,然后被它的引力給吸引改變軌道就一般沒有什么問題了。
網(wǎng)友解答:首先需要更正的是: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與金星之間。
那么問題應該是:為什么旅行者1號飛過火星與金星的之間的小行星帶時沒有發(fā)生碰撞?路線也是設計過的嗎?太空中是很空曠的,盡管太陽系內(nèi)小行星密集,有50萬顆,但不管是火星與金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還是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小行星之間的距離依然十分遙遠。只要設計好線路,就可以確保旅行者一號撞不上天體。旅行者一號如果以夠快的速度飛過木星和土星兩顆氣態(tài)行星,仍然不會被強大引力捕獲。
旅行者1號是美國宇航局NASA在197年發(fā)射的太空探測器,40多年過去了,它仍然在太空中安全的飛行。它在未來的2億多年仍舊會保持慣性圍繞銀河系進行公轉(zhuǎn),因為它撞上小行星的幾率太小。
天文愛好者無需多慮旅行者一號在太空撞上小行星,因為探測器的設計師早就做好太空航行的路線設計,旅行者一號的太空之行會萬無一失。
歡迎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