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Fedora 20中printf函數顯示亂碼的方法
在Fedora 20中,使用printf函數時出現(xiàn)亂碼的問題,通常是由于字符集的設置不正確所導致的。這篇文章將介紹兩種解決方案,以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方法一:添加簡體中文編碼方式通過在終端下添加簡體中
在Fedora 20中,使用printf函數時出現(xiàn)亂碼的問題,通常是由于字符集的設置不正確所導致的。這篇文章將介紹兩種解決方案,以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
方法一:添加簡體中文編碼方式
通過在終端下添加簡體中文的編碼方式,可以解決printf函數顯示亂碼的問題。以下是具體的步驟:
1. 打開終端。
2. 輸入以下命令來安裝"gb2312"編碼:
```
sudo localedef -f GB2312 -i /usr/share/i18n/locales/zh_ /usr/lib/locale/zh_
```
3. 輸入以下命令來更新系統(tǒng)的語言環(huán)境:
```
sudo localectl set-locale LANGzh_
```
4. 輸入以下命令來重新生成locale文件:
```
sudo locale-gen
```
5. 重新啟動計算機,或者注銷并重新登錄。
以上步驟完成后,你應該能夠正常使用printf函數來顯示中文字符了。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嘗試下一種方法。
方法二:轉換源文件為UTF-8格式
另一種解決printf函數顯示亂碼的方法是將源文件轉換為UTF-8的格式。以下是具體的步驟:
1. 使用文本編輯器(如UE、EditPlus等),打開源文件。
2. 在文本編輯器中選擇"另存為"選項。
3. 將編碼方式設置為UTF-8,并保存文件。
通過這種方式,你將源文件的編碼方式轉換為UTF-8,從而解決了printf函數顯示亂碼的問題。
總結
本文介紹了在Fedora 20中解決printf函數顯示亂碼的兩種方法。通過添加簡體中文編碼方式或轉換源文件為UTF-8格式,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并正常顯示中文字符。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