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華文化不以儒家為中心,而以其他學(xué)術(shù)(如法家)為中心會如何?
網(wǎng)友解答: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如果不以儒家為中心,以法家為中心。結(jié)果就是:現(xiàn)在這樣!所謂陽儒陰法。以儒家法家而論,不是假設(shè),就是中華歷史事實。自始皇帝一統(tǒng)中原之后,到清朝滅亡,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如果不以儒家為中心,以法家為中心。結(jié)果就是:
現(xiàn)在這樣!所謂陽儒陰法。
以儒家法家而論,不是假設(shè),就是中華歷史事實。自始皇帝一統(tǒng)中原之后,到清朝滅亡,各代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中心思想一直就是法家思想不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一直只是作為教化民眾穩(wěn)固證券的輔助,從來沒有作為中心思想,因為儒家思想不具備統(tǒng)治的實操性。
如果假設(shè)其他學(xué)術(shù)思想,倒是有些意思:道家為中心思想:
很有可能很折騰。道家人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弗居。
最大可能出點亂子就有人出頭,亂子一沒就拂袖而去又沒人管了。
陰陽家為中心:
最有可能出現(xiàn)政教一體的苗子,但是僅僅是苗子,因為神權(quán)王權(quán)的分立和對抗,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事。
名家為中心思想
經(jīng)濟不會太發(fā)達,很難支持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發(fā)展,可能會慢慢消亡。
雜家為中心思想
會形成小片的繁榮,但是整個社會會缺乏凝聚力,政權(quán)越來越碎越來越亂。
農(nóng)家為中心思想
如果沒有外敵的前提下,可能發(fā)展的高度會比較高,但只是物質(zhì)的相對充足,最后因思想跟不上物質(zhì)的發(fā)展,社會倒退。
小說家為中心思想
基本沒可能,沒聽說過八卦立國八卦興國的。
縱橫家為中心思想
直接發(fā)展成末世。
兵家為中心思想
成為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可能性僅次于農(nóng)家,但是直接發(fā)展成末世的可能性也僅次于縱橫家為主。
醫(yī)家為中心思想
基本沒可能。
網(wǎng)友解答:不用假如,就有兩個時期,是以法家思想為中心:一是秦始皇。二是漢武帝。
我們先簡略說一下法家思想。
一、商鞅。
商鞅提倡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渡叹龝?去強》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尚奸必出惡政,商鞅之惡政包括馭民六術(shù):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一、弱民。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強國弱,民弱國強。治國之道,首在弱民。 又曰:政做民之所惡,民弱;政做民之所樂,民強。 秦統(tǒng)一天下后,收天下之兵于咸陽,鑄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
二、貧民。 就是讓人民在貧困線上掙扎,使人民‘’家無積粟‘’。商鞅認為,‘’家有余食,則逸于歲‘’。
三、疲民。 還要讓人民疲憊不堪——疲民。 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時,眼睛不能亂看,耳朵不能亂聽,嘴巴不能亂說。 這不禁讓人想起驢拉磨時,主人為了讓驢專心拉磨,會把驢的眼鏡蒙上。法家比驢的主人想的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還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在法家眼里,人不如驢。
四、愚民。 愚民就是實行文化專制,讓百姓愚昧無知。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 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法家認為,刑罰和陰謀詭計只是捍衛(wèi)君權(quán),奴役臣民的低級手段。愚民才是高級手段,讓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驅(qū)使。
五、辱民。 考古出土的秦簡中,老百姓家養(yǎng)的牛瘦了幾斤,就是犯罪。就要受刑——人不如牛。法家為何如此辱民?商鞅回答:民辱,則尊官。
六、虐民——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在電影《電鋸驚魂》中,在割肉稱重項目中??车糇约焊觳?,而活下來的女子,把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商君書.說民》謂之:任奸,則民親其制。 《商君書.去強》謂之: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應(yīng)改名商鞅綜合征。
二、韓非子。
法家是讓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于事主者,為忠臣。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而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鬃又^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
介紹了法家思想后,再說法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兩個時期。
一、秦始皇。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秦始皇為實行法家愚民政策,扼殺言論,創(chuàng)立誹謗之法。還立夷族連坐之法,告奸之法。
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秦始皇焚書坑儒,毀滅華夏文明。
二、漢武帝。
漢文帝時,儒家大師丞相張倉已經(jīng)廢除暴秦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告奸之法。
漢武帝時,法家酷吏張湯重立暴秦惡法。
漢武帝對法家思想推崇備至。法家認為大臣是國君的死敵和奴才。 《韓非子-難四》中稱,群臣皆有陽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既然群臣皆似陽虎,隨時準備謀反叛亂,那誅殺之便是天經(jīng)地義:
元光四年冬,魏其侯竇嬰有罪,棄市。
元狩元年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誅。黨與死者數(shù)萬人。
元狩五年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有罪,自殺。
元鼎二年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張湯有罪,自殺。十二月,丞相青翟下獄死。
元鼎五年九月,丞相趙周下獄死,樂通侯欒大腰斬。
天漢三年春二月,御史大夫王卿有罪,自殺。
太始元年春正月,將軍敖有罪,腰斬。
后元元年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殺。
除了群臣外,就連國君的夫人、兒子也是其死敵。 《韓非子·備內(nèi)》有曰:萬乘之主,千乘之君,立嫡子為儲君后,夫人和太子便希望君主早死。夫人、太子欲君之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在《韓非子-八奸》中,“同床”、“在旁”、“父兄”被韓非視為最大的威脅。這些法家思想決定了漢武帝的另一大嗜好——屠戮自己的骨肉至親:
元光五年,張湯誣陷陳皇后施巫蠱之邪術(shù),祝告鬼神,禍害他人,屬大逆無道。陳皇后被廢,三百多人被誅連。這僅僅是巫蠱之禍的前奏。
征和二年秋七月,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太監(jiān)蘇文以巫蠱之禍,誣陷太子。太子劉據(jù)認為,若聽之任之?;首鍖⒈惶熳于s盡殺絕,自己與母親更是必死無疑。于是,先發(fā)制人。武帝命丞相劉屈氂平叛,死者數(shù)萬人。
漢武帝利用巫蠱之禍,將自己的妻子、兒子、女兒、兒媳、孫子、孫媳,幾乎滿門抄斬。長安城中數(shù)萬軍民也命赴黃泉,連沒有參與鎮(zhèn)壓的任安等人也被腰斬,太子門客基本上都被滅族。
不久之后,漢武帝又開始重新調(diào)查巫蠱之禍,從而開始新一輪屠殺,法家酷吏江充已死。再盡滅其族。蘇文被燒死。就連平定太子叛亂有功的劉屈氂等人也全部被殺。死于巫蠱之禍者,達數(shù)十萬人。
韓非子有曰:刑不避大夫,近愛必誅。法家之邪惡、反人類可見一斑。
漢武帝重用法家張湯,立腹誹之法【肚子里罵皇帝之罪】。 漢武帝與張湯謀劃發(fā)行白鹿皮幣。問與大夫顏異,顏異認為不妥。并未罵天子。天子不悅。法家酷吏張湯認為,顏異欲罵天子,不言而入腹。 便以腹誹罪處死顏回十世孫。儒家大師顏異。
漢武帝借助法家,建立了一個人整人、人治人、人吃人的邪惡時代。幫君主馴服奴才,作惡害人,這就是法家的使命。
隋唐宋,儒家思想主導(dǎo)地位。
秦皇漢武,法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明清法家思想占主導(dǎo)地位。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tǒng)治。孕育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梁啟超稱,中國人唯一領(lǐng)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shù)。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實踐證明。法家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附錄:秦皇漢武時,法家思想占99.5%。明清時期,法家思想只占85%。明清無告奸之法。骨肉至親之間若檢舉揭發(fā)。對檢舉者用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