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每次拋棄儒家思想都會導致亂世,你怎么看?
網友解答: 我看恰恰相反,每一次儒家教育的鼎盛時期,才是國家和民族的災難時期。董仲舒雖然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然而,剛剛開始,并不得人心,所以,漢朝強大,待儒教強大時期,也就是漢
我看恰恰相反,每一次儒家教育的鼎盛時期,才是國家和民族的災難時期。
董仲舒雖然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然而,剛剛開始,并不得人心,所以,漢朝強大,待儒教強大時期,也就是漢朝分崩離析的時候了。
冉閔之所以能夠拯救漢族,因為他不信儒教,所以被儒家詬病至今。
唐朝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沒有出現所謂的大儒。
北宋,出現了大儒張載,它提出了“為宇宙立心,為萬世開太平”,據說關中風氣為之大變,結果很打臉的是,它死后不到五十年,北宋滅亡了。
南宋,出現了巨儒朱熹,結果南宋在茍延殘喘中滅亡。
大明,亡于東林黨!也是腐儒當道。
中興韃清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公宗棠,雖然好像是儒家,但它們的殺伐風格與儒家不在一個頻道,仁慈離它們很遙遠。
有人說,民國多大師,可是民國恰好就是亂世。
我以為,儒教興,國必亂!士子彘奔,懦民哭泣。
網友解答:為什么?。恳驗槿酥婪纯沽藛h~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是統治術,是秩序,是東方的馬基雅維利,是中國的《君主論》。
當然,我們得承認,孔老先生的思想是非常有人文關懷的,他的“仁愛”思想直到今天都有極強的教育意義。事實上,如果儒家思想一直是孔子的“原教旨儒家”的話,那儒家思想是沒有什么大的缺點的。
儒家后來之所以被認為是封建思想的精髓,主要是后世的人異化了孔子的思想。
他們拋棄了最核心的“仁愛”思想,只記住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記住了三從四德,記住了文死諫武死戰(zhàn),記住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為什么漢武帝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統治者發(fā)現,在先秦諸多的思想中,只有儒家是最利于統治的。
墨家,天生就帶有反抗的基因。道家,主張人“出世”,讓大家沒有了奮斗動力,可以作為統治者的思想卻不能推給人民。縱橫家、名家、農家等思想都不足成為主流思想。
法家呢?
秦始皇的先例擺在那里,法家的確可以統治人民,但是高度的壓迫會讓人造反,最終讓赫赫強秦兩代而亡。
只有儒家,對于統治者來說簡直太友好了。
忠、孝、節(jié)、義,忠排在第一位。
儒家所推崇的名臣,無一不是忠臣,無論皇帝怎么樣,只要你忠,只要你敢死節(jié),你就會在儒家思想里名垂千古。
在儒家當道的時候,皇帝是一個有神性的東西,是不可觸碰不可覬覦的。所以我們看到,在儒家思想當道的朝代,皇帝的位置坐的是相當的穩(wěn)固,比如宋朝、明朝和清朝。成熟的科舉制度把儒家思想灌輸給了所有的統治階級,這幾個朝代里,雖然有底層的農民起義,卻從來沒有上層的異姓篡權。
經過歷代改造的儒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世界運行方式——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王管大臣,父親管兒子,丈夫管妻子。整個社會每個人都被納入到了壓迫金字塔中的一環(huán),除皇帝外,每個人都是被壓迫者,沒有自由人可言。
《史記》中有《游俠列傳》,有《刺客列傳》,記載了先秦時期的很多俠客。直到秦漢時期,俠客依然當道,在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俠客甚至一呼百應,擁有強大的勢力。
可是當儒家思想盛行后,俠客便不再存在。因為每個人都納入了壓迫金字塔中的一環(huán),社會中已經沒有容納俠客這種體制外人員活動的空間。
自然,拋棄儒家思想會獲得亂世。如果始終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主導思想的話,人們肯定不會見到亂世,因為那是永恒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