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電影評分很有權威性嗎?你怎么看?
網友解答: 有時也不能太依賴評分,現在政府的專家都不再權威了,網友何敢稱呼為權威?最多算民意罷了。豆瓣電影評分不權威的因素考慮如下:有些人因為不喜歡某些演員,沒看就直接低分。有些因為要支
有時也不能太依賴評分,現在政府的專家都不再權威了,網友何敢稱呼為權威?最多算民意罷了。豆瓣電影評分不權威的因素考慮如下:
有些人因為不喜歡某些演員,沒看就直接低分。有些因為要支持偶像,直接高分,而且是多個號來打分,在偶像粉頭的組織下進行。有的是檔期等各種原因的商業(yè)競爭,有組織地黑對手的戲。有的書粉不喜歡小說或游戲被篡改,就直接最低分。有的就是隨大流,對本質上文藝性質不好的三俗電影,在自媒體的宣傳下,覺得好看就給高分。也就是說,評分人的素質有限,但是他們手里有投票權。上述情況說明,豆瓣的評分只能作為參考,只能是民意的反映,而不是權威。
網友解答:最近豆瓣因為惡評《流浪地球》引發(fā)觀眾很大憤怒。很多觀眾怒而在各大APP平臺給豆瓣打一星。
這是為啥呢?
就是因為豆瓣給《流浪地球》打了很多一星差評。大家看,豆瓣給《流浪地球》短評熱度最高20個里面,13個是差評。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豆瓣是只針對《流浪地球》嗎?
錯,豆瓣是一直歧視國產片,尤其歧視國產商業(yè)電影,在國產片和好萊塢大片之間雙標玩得很溜。口說無憑,下面我將用大量數據來證實這一點。
一般來說,國產電影尤其是商業(yè)片在豆瓣上能夠拿到7分,就是鳳毛麟角了。國產片在豆瓣的7分至少相當于貓眼的8.5分以上。
這里我們只討論國產商業(yè)電影,所以文藝片和紀錄片也不在討論范圍,還有一些小眾電影評分人數太少也不列入,咱們就以票房過億作為標準吧。
2016年國產商業(yè)片在豆瓣上拿到7分以上的,是《湄公河行動》等7部。
2017年豆瓣國產商業(yè)電影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還是7部,包括《戰(zhàn)狼2》在內。
2018年國產片質量突飛猛進,有11部商業(yè)大片在豆瓣拿到7分,《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等都在內。
3年來,一共有25部國產電影電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如果我們把標準定為8分,那只有5部。其中2016年只有《驢得水》,2017年一部也沒有。這就是豆瓣對于國產商業(yè)電影的評定標準。
那么,豆瓣對于好萊塢大片的評判標準又如何呢?
那就太多了。由于數量太多,我就不做完全統計了。當然這里面不僅包括在國內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很多國內沒上映的在豆瓣也有評分。
基本上可以這么說,好萊塢電影在豆瓣上評分少于7分的,那才是少數。別的不說,就只統計漫威系這3年來的10多部電影(包括《毒液》、《金剛狼》和《蜘蛛俠》等非漫威影業(yè)出品),除了不受中國觀眾待見的《黑豹》,其它統統在7分以上。
我不做完全統計,但可以這么說,這3年來估計100部好萊塢電影在豆瓣拿到了7分。其中漫威、速激、碟中諜等等這些系列電影基本上都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一方面豆瓣給國產片3年只有20多部電影給7分,另一方面好萊塢大片隨隨便便在豆瓣拿7分。
試問,國產片和好萊塢大片的差距有這么大嗎?
但是反映在票房上,下載30億以上電影全部是國產片啊。20億級別好多電影都沒有在豆瓣拿到7分,比如《羞羞的鐵拳》,比如《西虹市首富》,比如《唐探2》這幾個喜劇片,不夠格拿7分嗎?
所以你說豆瓣打分可信嗎?
豆瓣就是歧視國產片,無腦追捧好萊塢大片,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