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有人提出“《愚公移山》該不該退出現在語文課本”的問題?
網友解答: 《愚公移山》是個歌頌勞動人民子子孫孫移山不止,為自己謀出路的愿景歷史典故。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并且于1945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黨代會閉幕式上,毛澤東主席作了《愚公
《愚公移山》是個歌頌勞動人民子子孫孫移山不止,為自己謀出路的愿景歷史典故。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并且于1945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黨代會閉幕式上,毛澤東主席作了《愚公移山》為題的報告,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中國人民正是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
毛澤東同志賦予了這則歷史典故全新的內涵,認為這個愚公不是神仙上帝,就是全體中國人民。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也是發(fā)揚愚公每天挖山不至的精神,才在建國后不長的時間內,完成了工農業(yè)生產的長足發(fā)展,實現了工業(yè)門類齊全的可喜局面,完成了農業(yè)水利建設,基本農田大面積改造建設的繁重任務,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由此看來愚公移山精神無論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的今天,仍然需要長期不懈堅持,退出語文課本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網友解答:愚公移山學過多遍,那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老三篇中的一篇。
心中的太陽紅艷艷,戰(zhàn)土愛讀老三篇。一學張思德,二學白求恩,三學老愚公。全心全意為人民,不怕艱苦和萬難,永遠做人民的勤務員。
老三篇鼓勵了多少人為了革命去奮斗,為了革命流血去犧牲。
愚公不愚,學的是精神。時代的進步,觀念有所變更,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的時代精神,沒有經歷過學大寨,學大慶,學解放軍,戰(zhàn)天斗地,改天換地年代的人,就不懂愚公的精神。一個民族就是要有民族精神。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現代化強國,不能不說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發(fā)揚了愚公精神,發(fā)揚了張思德.白求恩精神而求得。
無論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條件下,艱苦奮斗,堅持精神,這些傳統(tǒng)美德要代代相傳,永不忘記見于行動。只有全國人民一條心,緊跟習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堅持改革開放不停步,堅持從嚴治黨不松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中國就一定會更加強大!
愚公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