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骨骼健康?
網(wǎng)友解答: 骨骼要健康,運動不能忘。骨骼健康,指的是人體各部位的骨骼,不僅要保持正常的形態(tài),而且要有較強的抗折、抗彎和抗壓縮等功能。人體這部精密的超高端機器,骨骼是最重要的支架,如果骨骼
骨骼要健康,運動不能忘。
骨骼健康,指的是人體各部位的骨骼,不僅要保持正常的形態(tài),而且要有較強的抗折、抗彎和抗壓縮等功能。人體這部精密的超高端機器,骨骼是最重要的支架,如果骨骼不健康,就像房子沒有了四梁八柱,或者說,這所房子的梁和柱不結實,其危險可想而知。我們平時說的人要坐如鐘、行如風、立如松,都要以骨骼的健康和強韌為基礎。筆者曾和一位不怎么鍛煉的朋友一起登山,期間我倆都在同一位置手撐登山杖留了個影,后來另一位朋友對我們說,怎么你照的就不如**(指筆者)好看呢?不如人家精神。其實,這一點不奇怪,我喜歡運動,有氧無氧的都搞,身體這顆松樹自然挺直些。因此,要想骨骼健康,必須經(jīng)常運動。否則,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可不是小病。
有些年青人覺得,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事,年青人骨質不會疏松,其實不然,8-14歲的青少年都可發(fā)生特發(fā)性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固然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加重的疾病,但骨質疏松來臨的年齡及嚴重程度和這個人年青時是否運動有極大關系。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從小酷愛運動且終生堅持,此人年老時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年齡會比一輩子不怎么運動的人晚很多,真的出現(xiàn)骨質疏松,其嚴重程度也輕得多,發(fā)生骨折的幾率大大降低。要知道,骨質疏松最大的危害,是發(fā)生骨頭的脆性骨折,想想,骨頭都脆了,別人摔個跟頭沒事,起來撣撣身上的塵土繼續(xù)走,但如果骨質疏松,則很可能發(fā)生骨折,而且不易愈合,老年人萬一發(fā)生骨折,則有可能從此坐上輪椅,或因此而離去,這方面的事例很多。因此,無論年齡多大,都應重視對骨質疏松的預防,從小開始多運動。
一、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原因
(一)不良生活方式
體力活動過少、吸煙、酗酒、高齡、長期臥床、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光照(曬太陽)太少、鈣或維生系D攝入不足等,都是發(fā)生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必須力所能及地進行力量訓煉,不能讓肌肉過于廢用性萎縮。
(二)某些因素導致骨吸收增多
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的缺乏,會使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這東西能讓骨質被吸收,從而導致骨丟失和骨質量下降,骨脆性自然增加;另外,維生素D的缺乏會引起骨鈣吸收減少,從而也引起骨丟失。
(三)各種原因引起的峰值骨量太少
峰值骨量(PBM)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骨質存量,骨質存量越多,年老時骨質丟失對身體的影響越小,青春發(fā)育期是人體骨量增加最快的時期,大約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峰值骨量與種族、發(fā)育、營養(yǎng)和運動關系密切,如果從小多運動,骨量就會存量增多,從而有更高的峰值,但如果從小就不怎么運動,年紀慢慢變大再加上久坐不動,宅家太多,戶外活動太少,身體沒有多少機會積累骨量,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幾率自然大增。
二、老年人容易跌倒并發(fā)生骨折的原因
跌倒在我國是傷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歲以上老年人則是首位原因。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隨年齡增長急劇上升,跌倒除導致死亡,還導致大量殘疾并極大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
(一)環(huán)境中的易跌倒因素
燈光昏暗、路面濕滑、路面不平、路上有障礙物、人行道擁擠或道路缺乏修繕、家庭中家具擺放不合理、樓梯臺階、衛(wèi)生間沒有扶欄或把手等,這些因素對于老年人是極大威脅,老年人視力不好,平衡能力差,一個小小的路面錯落就可能跌倒致殘。
(二)社會因素
老年人的健康素養(yǎng)水平、對于危險防范的意識、知識及技能水平、老年人是否獨居等都對跌倒的發(fā)生率有重要影響。
(三)自身健康因素
老年人步態(tài)穩(wěn)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反應遲滯,步高、步長、行走不連續(xù)等都與老年人易發(fā)生跌倒有關。老年人聽力、視力下降,很難聽到有關跌倒危險的警告,或聽到了由于反應時間延長而致跌倒發(fā)生。老年人平時久坐、運動不足、服用安眠、抗驚厥或影響精神的藥物等都會增加跌倒風險。
三、骨質疏松咋診斷
(一)有臨床表現(xiàn)如骨痛、骨變形或骨折是骨質疏松的典型表現(xiàn)。骨痛通常為彌漫性,無固定部位,檢查時醫(yī)生不能發(fā)現(xiàn)壓痛點或壓痛區(qū)。駝背、身長變短(身高變矮)等;因輕微活動、創(chuàng)傷、彎腰、負重、擠壓或摔倒后發(fā)生骨折,發(fā)生部位以脊柱、髖部和前臂居多。
(二)確診要拍X光片并做骨密度(BMD)測定。
四、骨質疏松咋康復
骨質疏松一旦發(fā)生,目前尚無有效方法使骨質恢復到病前水平,因此,必須重視骨質疏松的預防,讓骨質疏松不發(fā)生,才是最好的治療。
(一)運動
體育鍛煉增加身體負重的機會,對骨生成細胞有明顯刺激作用,促進骨質形成,防止骨量丟失,因此,運動能預防骨質疏松的發(fā)生。鍛煉應在戶外進行,增加日光照射機會,怕曬黑的女士可打遮陽傘或戴帽子,也能增加自身維生素D的轉化機會。
已發(fā)生骨質疏松的病人不僅可以,也應該參加體育鍛煉,但鍛煉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1.循序漸進,逐步養(yǎng)成鍛煉習慣,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逞能爭強,以免因過量發(fā)生意外;
2.鍛煉方式以有規(guī)律的負重鍛煉為主,如步行、上下臺階、登山等;
3.中等強度鍛煉對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最好,運動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從小強度開始,逐步提高強度;每周運動3-5次;
4.運動時要注意周邊安全,謹防跌倒;
5.長期臥床患者應進行被動運動,有利于維持關節(jié)活動。
(二)飲食注意三多三少
1.多攝入牛奶及奶制品、魚蝦、芝麻、豆制品、紫菜、海帶、新鮮蔬菜等高鈣食物;
2.多攝入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花椰菜、栗子、燕麥、黃豆制品等;
3.飲食中加入蒜頭及洋蔥能強化骨骼;
4.限制蘆筍、菠菜等含草酸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5.少吃發(fā)酵食物,因酵母含磷,會影響鈣吸收;
6.勿過量飲用咖啡及碳酸飲料。
網(wǎng)友解答:人體骨骼由外層皮質與內層松質即骨小梁組成,骨小梁如同海綿,內有骨髓?;铙w骨髓在不斷地新陳代謝(分解與重建)。這個過程在不同的年齡,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幼年時成骨快,性激素可增加骨沉積,使骨骼皮質增厚;青年時則以增加骨小梁的數(shù)量和直徑為主; 35 歲以后,骨分解逐漸大于重建,鈣從骨骼中釋出。
骨質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組織構成,表現(xiàn)為骨密質和骨松質兩種形式。骨膜下方的骨密質由層層緊密排列的骨板構成,質地致密,抗壓、抗扭曲力強,構成長骨的骨干和其他類型骨骼的外層。骨密質下方是骨松質,是由許多片狀的骨小梁交織排列而成,呈海綿狀,乍看雜亂無章,實際上骨小梁的排列與骨所承受的壓力和張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骨骼中什么最重要,骨科大夫告訴我們,骨骼主要由鈣,蛋白,鋅,鐵等物質組成,在骨骼中最重要的就是骨蛋白,當骨蛋白在體內減少的時候,骨骼質量開始降低,骨密度下降,關節(jié)處容易脆弱,容易形成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fā)性骨質疏松和繼發(fā)性骨質疏松。退行型骨質疏松可分為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和老年性骨質疏松。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 60.72 %,女性為 90. 47%。骨質疏松多發(fā)于老年人和絕經(jīng)婦女。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全身骨痛(多見腰背痛)、身高縮短、駝背、骨折、呼吸系統(tǒng)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