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為何遲遲不開“金口”說說明年郵票減量的事情?
網(wǎng)友解答: 郵票的收藏跟大家的興趣愛好,以及實用性有很大程度的正相關(guān),目前郵票的收藏群體的年齡分布曲線呈“L”字型,那一豎的年齡分界大概在1985年出生的85后,85后的基本就開始少接觸
郵票的收藏跟大家的興趣愛好,以及實用性有很大程度的正相關(guān),目前郵票的收藏群體的年齡分布曲線呈“L”字型,那一豎的年齡分界大概在1985年出生的85后,85后的基本就開始少接觸“飛鴿傳書”郵票了,到90后,00后的,就更是少,甚至沒有接觸了,所以郵票的使用量就大大的減少了,也就直接影響到郵票的發(fā)行,這是從郵票的實用價值上來說。另外一個很大原因是85后(包括90,00,10后等)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力群體,他們的成長伴隨科技的發(fā)展,信息技術(shù)的騰飛,郵票對他們來說,大都停留在一個印象符號,一個歷史意義的符號,由于接觸的少,對于郵票的興趣的很低的,也就很難讓我們社會的消費主力群體去消費郵票了,也就需求量更小了,所以發(fā)行量也就相應(yīng)應(yīng)該減少了。時光魚拙見,僅供參考!
網(wǎng)友解答:從八十年代至今,郵票市場風(fēng)雨飄搖,87年91 年97年郵票市場火爆我都親身經(jīng)歷,歷歷在目。然中國郵票被郵政總公司親手毀掉,從郵票粗制濫造到加大發(fā)行量,之前幾千萬郵迷被折騰的所剩無幾,加上如今郵寄信件基本不需要了,郵票的使用中可以說退出歷史舞臺。再減量也是無濟于事。。。